里院作为青岛特有的民居形式和文化符号,承载着青岛太多的历史记忆……
里院建筑通常具有两到三层,底层多为商用,楼上提供居住空间。这种商住两用的性质,使得里院成为青岛早期商业繁盛的见证者。
里院中的“院”字突出了居住功能,而“里”字则突出了商用功能。在里院中,住户们可以在狭窄的走廊上晾晒衣物,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里院见证了青岛的市井生活百态,记录了无数人的成长轨迹。
此外,里院的命名也充满了文化底蕴。例如,“立德里”出自《左传》,“介寿里”出自《诗经》。这些名字不仅引经据典,也赋予了里院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众多里院当中,属海泊路63号的广兴里是规模最大。史料记载,1947年,广兴里有店铺60多家,杂货铺、说书场、饭馆、茶楼、客栈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家电影院,可谓“有钱不出广兴里”,堪比 “Shoping”。
近年来,青岛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通过保留原汁原味的“微更新”和“一楼一策”的修缮方案,青岛里院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例如,广兴里经过修缮后,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文艺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打卡。
同时,青岛里院也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一些里院被改造成咖啡馆、手工艺品店和音乐厅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这些变化不仅让里院焕发了新生,也让青岛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文/图 陆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