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淌进浏河里,诗和远方在源头——徒步浏阳河散记(六)

旅游攻略 8 0

本人之前徒步浏阳河已历6个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今年中秋节假期,我紧接着前面的行程,乘车到浏阳市大围山镇北麓园村村部,继续沿浏阳河(大溪河)上行,经浏阳市白沙古镇,到达位于大围山镇源头村千秋组,乘车返回长沙市区。

以往每一段行程结束后,我都以散记的形式,在自媒体上发布了图文,介绍了沿途见闻,这次也不例外。

我走到浏河源村茶吕组,已是下午两点过了,这一带多山,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没有超市,没有商店,我找到一户人家,与女主人聊了一会,介绍了我徒步浏阳河的事情,提出想在她家里煮面条吃,说明吃完后会开钱。

主人家姓张,她说是中秋节回娘家来过节,我叫她张姐,她叫来兄弟媳妇陈姐,做了简单的交代,陈姐就准备下厨了。我说给你们添麻烦了,只要有面条,放点菜叶或西红柿,煮一碗就行,我自己能够下厨,只要配合一下就可以,陈姐说不让我下厨,她会煮好端来的。

陈姐热情地给我倒了一杯茶,又拿来水果,之后就到厨房去忙去了。不大一会,陈姐就把煮好的一大碗西红柿鸡蛋面端给我,还把中午他们家没吃完的小炒肉夹一些放到我碗里。

很快,陈姐的老公从外面回来了,陈姐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她老公也很理解,他说多年前乡村公路还没有通到他们家门口时,他们家人到外地去办事,都要走好几公里山区小路,现在通公路了,要到外面去,可以骑摩托车。

说到徒步旅行浏阳河一事,他们都很佩服我。

我吃完面条后提出要付钱时,他们都再三婉拒,我说不付钱,我会于心不安,他们说钱不能收,大家有缘才会认识,吃一碗面条不算个啥。他们实在不收,我也就只好作罢,再三称谢。

那个时间段,他们家门前的稻田泛着金黄,丰收在望。

我继续往前走。前面有一户人家,请来挖掘机在开挖地基,准备要再修一栋房子。

这一段浏阳河(大溪河)河道更窄,水也更浅,河床上裸露着石头。

前面的稻田已收割完,半人高的谷桩还留着部分青绿。

大围山镇浏河源村村部就在不远处。这一带的不少农家是养蜂的,如围山蜂源,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一个养蜂场。

农家的两栋新楼房、一栋旧瓦房以及一栋老式建筑“李氏家庙”,前面是一个稻谷已近成熟的稻田和一堵有顶有檐的粉白矮墙,一架以前农家常用于筛分粮食的风簸废弃在矮墙边。

很有意思的是,矮墙一面用美术字标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名言。新旧楼房对比,及废弃不用的风簸,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金谷飘香的稻田和已成文物的家庙,都是很好的陪衬,与背后茂密的树林、远方的青山一起,组成了生动立体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来看看李氏家庙。

李氏家庙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浏河源村新征组,是当地李氏家族修建的具有湖南浏东地方特色的家庙建筑。这是两栋一亭组成的建筑。建筑为砖木石混合结构,通体高大坚固,集木作、石作、泥塑、彩绘工艺之精华于一体。建筑群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3平方米。

据考证,该建筑创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坐北朝南,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一、二进之间设过亭天井,过亭与后栋为抬梁式木构,后栋砖墙镶嵌青石碑刻四通,现存三通,上记载建祠年月及捐款数目等。清道光六年(1826)主体两侧增加花岗岩条石墙垣。祠宇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前栋(也称前厅)、过亭、后栋(也称后厅)、倒堂(祀奉始远祖设神龛之所)等。

该建筑墙体均采用“父子砖”眠墙砌筑、和劵形与圆形石门洞做法,十分坚固,较为罕见。此外,还有鳞次栉比的封火山墙、硬山顶的做法,使建筑群更显古香古色。

该建筑群是浏东地区家庙、祠堂类型的典型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李氏家庙曾为浏阳县苏维埃第八乡苏维埃政府驻地,1930年第一方面军成立后,曾在这里建立红十六军兵工厂,时称“司口兵工厂”,至今该建筑内还保存有红军标语。

门神两侧的对联是:

帝胄家声远,

龙门世泽长。

檐前柱子上的对联是:

溪水西流灌楚头万古源长,崇祠肃穆怀先祖;

道途东上连吴尾一方鼎盛,匝地恢宏裕后昆。

李氏家庙外墙还有这么一段文字:

上世纪20年代,“浏东李氏宗族”为追求革命真理,积极投入爱国救亡运动,为支持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白沙乡志》记载:1926年3月,共产党员李玖铭、李鸿翼等李氏宗族子弟在大围山书院成立了浏阳第一个中共党小组。1927年9月11日,李氏家庙成为当时秋收起义中华苏维埃的临时驻地。其间参加秋收起义部队的李正玖还担任了浏阳赤卫军第一师副师长,后来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的李同文(原名李承烈),同是当年参加工农红军的老战士。仅大革命时期,浏东李氏宗族子弟就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102人。

作为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的李氏家庙,2007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李氏族人捐款对家庙进行了维修。2019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所谓:“大唐一脉,创造历代辉煌;古庙祠堂,见证百年沧桑。”

继续沿浏阳河(大溪河)边的乡村公路上行。在浏河源村柏树组,所见多为农家楼房及广阔的田园,稻田里有的已接近成熟,有的还在抽穗,丰收是没有大问题的。

也有的田里已经收割过,只剩下捆好的稻草。

一丛葛藤花正在盛开,其花像彩蝶一样,煞是好看。

有一段河道,到处是被水冲得光滑的各种形状的石头,有的拳头大小,有的比较大,由于河水较浅,有一处在大石头之间搭上细长的木料就成了简易的桥。

在浏河源村桃岭组的河边,建了一个安山水电站,是三级水电站。由广州某公司实行远程自动化运行托管。

前面出现了一片苗木,有一片收割过的稻田,远方山峦起伏,森林茂密。

网络状的围栏上,丝瓜藤正开着黄色花朵,手臂粗的丝瓜已可以摘下。

有一处景比较吸引我,近处的河面,层层涟漪呈弧形往外扩散,远处的山峦树木苍翠,左侧是两根竹子,继续往左侧是一片竹林。美人蕉突然开在我经过的途中,使寂静的山野顿时热闹起来。

前方是陈氏宗祠,砖木结构,最难得的是,砖墙上还保留着五六十年代的历史痕迹:“打破保守思想,为在一年内消灭四害和消灭疟疾而奋斗”“四面八方齐动手,支援农业大跃进”。祠里供奉着这一分支的陈氏祖宗的牌位。

往前走,是浏阳河漂流的终点,有车辆停着,装满了漂流用的气垫,河道上数十米之内,设了两座拦河设施,一座下面埋了10根涵管,小的一座埋了两根涵管过水。

几个轮胎圈中,红黄两色的花正在盛开,河上架设了便桥。桥面用木板铺就,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桥两侧用麻绳呈小四方形网格状编结而成。

一辆货车拉着二三十根楠竹从山坡上缓缓驶下来。

标签: 浏阳河 散记 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