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运河之都”风华在这座城市公园复活!河城共荣的故事从古唱到今

旅游资讯 7 0

80万人次!12月4日,济宁市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开园5个月以来,累计接待人次再创新高。

一座城市公园为何如此受欢迎?

俯瞰济宁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袁进 报道)

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可谓济宁人的母亲河。济宁被称为“运河之都”,一方面是运河腹地人文定位、地理位置、航运作用的重要,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运河的中枢机构——河道总督署设在济宁市任城区。

“我们建设这个公园,不仅承载着保护传承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更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济宁市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孟建立介绍。今年7月,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正式开放。它依托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总督署遗址建设而成,是集保护、展示、研究、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遗址类公园,让古老悠远的运河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并焕发新的生机。

俯瞰济宁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袁进 报道 )

漫步公园,秀水、绿树、小桥、建筑布局唯妙,相得益彰。遗址保护展区,一条名为“大运步道”的特色道路将历史遗迹紧密相连,勾勒出独属于“运河之都”的浪漫与韵味。“真是焕然一新,我每天清晨都来这里溜达,来这里的外地人也不少。”居住在县前街社区的74岁老人袁岩军对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赞不绝口。

位于公园东南位置的河道总督署展示馆,覆瓦坡顶,户牖中正,简古纯粹,朴茂盎然。展示馆共分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除序厅外,共分“运道之中 漕渠咽喉”“河督驻节 运河中枢”“砥柱中原 转漕上国”“以智治水 济运利漕”“襟带四方 因署兴城”与“河城共荣 运都风华”六个部分,展现了元明清三代国家河道管理最高机构的历史,是立体展示京杭大运河水路之冲、咽喉要塞历史芳华的文化载体,多维度讲述“运河之都”的悠久历史以及运河的变迁与辉煌。

外国游客在济宁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河道总督署展示馆参观(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袁进 报道)

“一进门就看到3D影片《砥柱中原 转漕上国》,很快就了解了济宁河道总督署的前世今生,还有历任总督的治水举措,馆内的设计和陈列也很通俗易懂。”来自湖北的游客刘义辉给自己制定了“济宁三日游”计划,他说,来济宁就是来感受运河文化的,准备再去尝尝运河美食。

“自正式开放以来,遗址公园吸引了大批量的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游览打卡,平均每天有8000多人次。尤其在暑期和十一假期期间,更是有众多省内和省外的研学团队来学习参观。”公园工作人员马妮娜介绍。

让遗址“活”起来,使更多人熟知背后的故事,也是打造遗址公园的重要意义之一。“哇,这个视野太酷了!”12月4日,一群来自济宁医学院的留学生被展览馆二楼的VR寻古设备所吸引,通过设备可以远眺河道总督署三路五进院落和建筑生长。站在楼台放眼望去,公园内蛋雕、剪纸、糖画、面塑等摊位依次排开,睦邻市集活动引来很多市民围观。

“为了让市民、游客多角度感受历史文化古城的深厚底蕴,我们依托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开展了‘流动博物馆’、睦邻市集等主题系列活动,引导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共同创造共享共治的良好运河文化氛围。”任城区古槐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玉娜介绍。

“济宁是一座因河而兴、因水而盛的城市。任城区作为整个运河的河道中枢,除了南船北马带来的粮食、货物运输之外,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塑造了厚德包容、气象万千的城市气质。”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时慧芬说,任城区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做好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设计开发更多研学课程、公益讲堂等实践活动,打造特色文创产品,让沉睡数百年的遗址焕发蓬勃生机,彰显大运河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