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作为黄河入鲁的第一县,近年来以其广阔的黄河滩区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每年秋冬之交,数以万计的候鸟途经这里,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东明县的黄河滩涂湿地,每到秋冬季节都会上演一场场壮观的候鸟迁徙大戏。大雁、天鹅、灰鹤等野生鸟类成群结队地飞舞盘旋,时而栖息于水面,时而振翅高飞,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据统计,每年都会有15万余只候鸟飞抵这里停歇,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额雁,以及豆雁、灰雁、鸿雁等多种珍稀鸟类。
这些候鸟大多来自遥远的内蒙古、黑龙江甚至西伯利亚等区域,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只为在东明县的黄河滩区找到一处温暖的栖息地。随着东明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里越冬,有的甚至改变了生活习性,从匆匆飞过的旅鸟变成了冬候鸟,一直停留到来年三月。
近年来,东明县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大力推进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工作,不断加大野生动物宣传保护力度。县林业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在黄河沿线规划建设了几十处观测站,可以全天候地观察、记录候鸟的动态。同时,成立了越冬候鸟专业保护队伍,在迁徙季里对滩区沿线进行24小时巡护,全力做好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东明县林业局森林保护站站长 苏振伟
为确保候鸟能够在我县安全越冬,我们县林业局联合县公安、滩区乡镇等多个部门,全力做好黄河湿地鸟类栖息的保护工作,开展联合巡逻,以黄河滩区生态保护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狩猎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重点区域全覆盖、无盲区、全时段、无缝隙生态保护第一线防控体系。通过人员巡、网络巡、无人机巡,多部门联动,多人员上勤工作机制,形成林业搭台、部门联动、乡镇协同、群众参与的多方联动,形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联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