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七彩太行旅游度假区冰雪运动项目总投资13.7亿元,总体规划面积18.8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据了解,该度假区依托太行之巅1500+海拔资源、气候优势,打造太行山夏季避暑、冬季冰雪的四季避暑康养度假目的地,已成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引擎。图为七彩太行冰雪旅游度假区云上滑雪场。
“晋城地处中部地区崛起、中原城市群和晋东南城镇圈的战略交汇地,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晋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晋城的使命任务,开拓创新、加压奋进、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全市坚持‘四个聚焦’‘四个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中向好态势。”12月5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志军表示。
聚焦“经济强”
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坚决扛牢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转型重任,全力以赴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2020年以来,晋城市GDP增速连续4年稳居全省前两位,经济总量从全省的第七跃升至目前的第三,人均GDP稳居全省第一;所辖的6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经济实力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十。
聚焦“产业优”
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蹚新路
晋城的产业体系概括起来就是“1+5”。其中,“1”是指煤炭、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5”是指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传统优势产业,晋城市以数字化赋能实行产业升级。如,煤炭方面,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该市既扛稳保供的“压舱石”,又勇当转型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煤炭年产量由1.2亿吨增加到1.47亿吨,先进产能占比从78%提升到95%以上,2027年所有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光机电、煤层气、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其中,光机电是“新赛道”,近几年,相继引进了康佳、中科创源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130”产业集群。近3年行业产值年均增长42%,正加快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煤层气是“厚家底”,晋城市建成全国首个年抽采能力超过20亿方的煤层气生产基地,产量及增量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添“底气”。
文旅康养是“金名片”,围绕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连续五年举办了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现代服务业是“新优势”,实施总投资280亿元的15个服务业龙头项目、200亿元的十大物流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省前两位,具有晋城特色的服务业新体系加速构建。
聚焦“百姓富”
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打样板
近年来,晋城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牵引性工程,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
其中,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工程,连接全市90%以上的脱贫地区、90%以上的景点景区、9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产区,近三年累计带动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辐射3个县、13个乡镇、310个村。今年五一假期,20.2平方公里先行区全面开放,带动40万人口受益。
聚焦“生活美”
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创一流
坚持把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每年滚动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围绕学有优教,近四年累计新改建中小学49所、幼儿园61所,新增学位5万个;高考连创佳绩,实现“四年六状元,县县有清北”;6所大中专院校、共4万名师生正式入驻丹河新城教育园区,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稳固。围绕病有良医,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建设心血管病培训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新改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柔性引进183名全国一流的医疗人才,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围绕住有宜居,开展园林式街区、社区和单位创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主城区50公里的12条河流进行了系统治理,绘就出“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新画卷。
延伸阅读
晋城:念好三味“真”经 有力保障民生
在12月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副市长黄登宇表示,晋城着力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念好三味“真”经,推动民生保障。
真金白银投入。晋城市坚持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优先级,做好“加减法”。一方面,在民生事业上做“加法”。近三年来,财政投入从234亿递增至342.9亿,三年增支108.9亿元,增幅达46.5%。另一方面,在行政支出上做“减法”。近三年来,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让更多“民生清单”变成了群众的“幸福账单”。
真情实意服务。晋城市高标准建成了丹河教育园区,在全省率先免除高中学费。实施了市医院迁建、阜外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等项目,医疗水平显著提升。长护险入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改革试点,在全国首家推行市域“一元公交”全覆盖,民生保障更有力。
真抓实干担当。晋城市持续深化19个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三次获得“长安杯”,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同时,还实施了更高水平全域文明城市创建,晋城市和沁水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高平市和阳城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晋城:全力描绘新时代“太行山居图”
在12月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杨晓雷表示,晋城市将坚持多元资金投入、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这把“金钥匙”,为建设北方地区示范市探索路子、树立样板,全力描绘新时代的“太行山居图”。
坚持高位组织推动。晋城市先后出台乡村振兴20条、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28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导、乡村落实、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全域谋划布局。编制完善了“市、县、乡、片、村”五级规划体系,出台《村庄规划管理条例》,推动1542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全覆盖,构建“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的总体布局。
坚持重大工程牵引。谋划实施了总投资超千亿的4大类880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以沁丹两河沿线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坚持“改污、改厕、改水”一体推进,使沿线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由27%提高到70%。文旅康养带动工程,通过凤城康养示范区引领、“一县一大景区”带动、“百村百院”承载、旅游路网贯通等举措,让全市近一半的村吃上文旅饭、走好康养路。特优产业增效工程,培育11条特优农业全产业链,发布“太行一号”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十大特色专业镇,持续做大农村电商、庭院经济、乡村文创等新业态。
据了解,晋城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还是中国荆条蜜和刺槐蜜主产区、全国四大山茱萸产地之一、全国最大连翘种植基地。晋城将通过发展壮大这些特优产业,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
晋城:三方面发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12月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副市长张鹏飞表示,晋城主要从建好中心城市、突出县域载体、着力以城带乡三方面,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
建好中心城市。晋城实施了总投资1162亿元、172个项目的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在主城区内建设30多条城市道路,实施13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新改扩建92个公园、游园、城市广场;同时,整治背街小巷424条,新增停车位8.5万个,上线智慧晋城应用场景17个。通过这些举措,城市的交通更通畅了、面貌更靓丽了、治理更智慧了,居民生活也更便捷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突出县域载体。晋城统筹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在产业培育上,“一县一农产品”做优一产、“一县一产业链”做强二产、“一县一大景区”带活三产。在县城建设上,高品质打造的丹河新城正在实现“人、产、城、文、景”的加速融合,其它县也在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品质县城。
着力以城带乡。一方面,坚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气化晋城”“大水网”、清洁取暖工程分别覆盖95%、98%、92%的城乡居民。另一方面,坚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积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城乡之间各美其美、两全其美,既深度融合、又双向赋能。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