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越南仅250公里,曾是白沙滩的中建岛,在我国收回后建设的咋样

旅游攻略 7 0

在南海这片广阔的海域中,星罗棋布着大小岛屿,如同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每一颗都牵动着地缘政治的神经。

而其中一颗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岛,中建岛,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它面积仅1.2平方公里,甚至不足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十分之一,且距离越南也仅仅只有二百多公里。

可是当我国刚刚收回的时候,岛上却是一片荒芜,就像是海中的“白色沙漠”一样,那么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把它建设的怎样了?

中建岛屹立于西沙群岛的最南端,它距离越南沿海仅仅只有250公里,甚至比到中国大陆还要近。

这种地理上的接近性,使中建岛成为周边国家觊觎的对象,也注定了它在南海地缘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中建岛处于海南省到西沙群岛航线的中心,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对于保障中国南海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中建岛只是现代人的叫法,早年间中国渔民根据岛上的盛产的马蹄螺,将其称为“螺岛”。

也有人因其位于航线中点,称之为“半路”或“土莱塘岛”,这些朴素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民与这片海域的悠久联系。

然而20世纪30年代,越南就对中国的南沙,西沙群岛虎视眈眈,想要非法占领我国领土。

当时的法国殖民者更是火上浇油,趁机侵占了包括中建岛在内的多个南海岛屿。

二战爆发后才因为泥菩萨过河,丢失了对这些岛屿的掌控,直到日本战败,我国政府派出中建号军舰接收,这才改名为“中建岛”。

这标志着中建岛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也表明了了中国人民守护这片领土的的决心。

可越南并未就此放弃对中建岛的觊觎,70年代中期战争爆发,中国海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收复了被越南侵占的西沙群岛部分岛屿。

但即便如此几年之后,越南依然再次企图强行登陆中建岛,但迅速被中国守岛部队俘虏。

此后越南对中建岛的野心彻底破灭,中建岛的主权归属再无争议,这些历史事件记录着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行动。

中建岛的归属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岛屿的得失,更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从“戈壁”到“绿洲”

收复中建岛,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更加艰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生存和发展。

中建岛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面积狭小,地势低洼,缺乏淡水和植被,强烈的日照、高盐高湿的环境以及频繁的台风,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峻考验。

早期的中建岛,可以用“一片荒野,寸草不生”来形容,几乎是海洋生物的残骸堆积成一片白色的“戈壁”。

低潮时,岛屿仅高出海面3米左右,相当于一层楼的高度;涨潮时,大部分面积会被海水淹没,只露出小小的一块陆地,仅高出水面1米左右。

最初几年守岛官兵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由于岛上没有建筑物,也没有基本的生活设施,他们只能将废弃的商船作为临时住所。

因为岛屿的面积在逐年缩小,每当台风来袭或涨潮时,他们不得不四处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中建岛淡水资源的匮乏更是雪上加霜,人们只能依靠补给船运送淡水,生活用水极其珍贵。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岛屿建设,从大陆运来土壤一点一点地覆盖在珊瑚礁上,试图改善岛上的土质。

他们选择耐旱、抗风的椰子树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希望用绿色点缀这片荒芜之地。

然而在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的环境下,植树造林并非易事,第一棵椰子树的成活,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

这对于守岛官兵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

它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

有了第一棵,就有第二棵,第三棵,官兵们从大陆运来各种树苗,尝试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

官兵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着每一棵树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

可这里的自然环境仍然十分恶劣,台风、暴雨、海水的侵蚀,一次又一次地摧毁着他们的劳动成果。

1978年岛上驻军的主楼建成,1979年、2009年的台风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几乎将岛上的植被夷为平地。

但官兵们从未放弃,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种植,一次又一次地加固防护设施,用顽强的毅力对抗着自然的挑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建岛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中建岛上已经有了数之不尽的各种植被,以前的“戈壁”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绿洲”。

岛上不仅有了茂密的植被,还建起了蔬菜大棚,养殖了鸡鸭等家禽,实现了基本的生活自给自足。

海水淡化设备的应用,解决了岛上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成,为岛上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守岛官兵的生活更有保障,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家园。

费这么大劲建设中建岛,它到底有何战略价值呢?其实它不仅仅在其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更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

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这里的存储量非常大,这些资源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中建岛还是重要的渔场,为周边渔民提供了丰富的经济鱼类,是人们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建岛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加大了对中建岛的基础设施建设。

就在去年,一座长610米、宽14米的机场跑道在岛上建成,这标志着中建岛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机场的建成,不仅给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提供了便捷,也增强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快速反应能力。

除了机场,岛上还建有现代化的雷达站、通信设备、海洋监测系统等,这些设施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控网络。

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测南海海域的动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中建岛如同南海的“眼睛”,时刻注视着这片海域的风云变幻。

中国在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致力于将中建岛打造成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岛屿。

在建设机场跑道时,中国采用了环保材料,并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未来中建岛将继续发挥其在南海地区的战略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岛上建设的不断完善,它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语

中建岛的变迁,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毅力和决心。

从一片荒芜的“戈壁”到如今的“绿色明珠”,中建岛的蜕变,不仅是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奇迹,更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的象征。

未来,它将在南海的波涛中继续闪耀,守护着中国的南大门,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环球网:外媒称中方正在中建岛修建一个简易机场,外交部回应

观察者网:美媒炒作我中建岛建设:进展令人震惊

中国军网:中建岛,他们守在这里……

央广网:从寸草不生的南海戈壁到美丽可爱的海上家园——带您走进西沙中建岛丨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