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秉县积极推进非遗苗绣项目建设落地生花,破除苗绣传承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的痛点,通过匠人培育及品牌塑造,推动实现非遗苗绣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为苗绣文化传承和产业振兴开拓新径。
一是打造非遗产业园“树品牌”。按照“政府主管+企业(行业)自营”的模式,依托苗族苗绣技艺,建成施秉县特色民族刺绣产业园,开展“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和“手工编织孵化基地”创建。将“园区企业”转变为“传习中心”,收集县内外苗绣珍品、汇集各地艺术名家,通过珍品展示、技艺体验等,让苗绣技艺得到更好保护。目前,园内有“专精特新”企业3家,有省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苗族刺绣手工业项目1个,全县注册民族手工企业(含非遗扶贫车间、合作社)42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民族手工产业协会1个,打造出“蝴蝶妈妈”“舞水云台”“锦绣黔呈”知名绣娘品牌,每年以苗绣为代表的手工产业销售收入达7000万元,利润达3800万元,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
二是深化交流合作“育人才”。采取“公司+基地+高校+农户”的苗绣人才孵化模式,与清华美院、贵州民族大学合作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与贵阳幼儿师范学院合作开发“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产学研教学基地。聘请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归国设计师组建专门设计团队,以“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促就业”的发展思路,将“传统工艺”转变为“创新工艺”,培养专门人才让苗绣技艺更好传承。目前,全县共开展手工刺绣培训50余期,培养出专业绣娘2000余人、农家绣娘7000余人,省级工艺大师2名,省级非遗苗绣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1人,省级黔绣工匠2人,省级工艺大师1人,省级刺绣大师1人,州级非遗苗绣传承人2人,州级名绣娘3人,县级非遗苗绣和剪纸传承人81人,县级名绣娘10人,县级苗绣和刺绣剪纸非遗传承人81人;培育出了龙禄颖、龙通花等省级工艺匠人,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1人。
三是搭建产业平台“拓销路”。依托省锦绣计划精品馆、东西部协作平台等,在企业融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产品设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引导形成集苗绣工艺品研发、生产、体验、展销的产业利用发展模式,推动苗绣技艺持续发展。全县成功注册“蝴蝶妈妈”“舞水云台”“锦绣黔呈”“榜香郁”四个商标和80余个国家专利产品。三年来,有一定规模的苗绣企业通过直播带货方式销售手工业产品67200余件,价值1439.6万余元。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共35余场次,销售额2000余万元。(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