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微
通讯员 鄂文旅
12月10日,“武陵同根 非遗同行”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暨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幕,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湖北省非遗保护成果和文化魅力。
此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昌市人民政府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活动采取了“1+3模式”,即一项开幕式和三项配套活动,涵盖了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观摩交流和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
非遗展演活色生香
开幕式上,一系列精心编排的非遗节目丰富多彩。开场歌舞《摆手欢歌迎客来》热情洋溢、欢快动感。利川灯歌《龙船调》、长阳南曲《渔家乐》等节目,展现了武陵山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风情;群舞《薅呀薅呀薅》、土家族打溜子《雄鸡争艳》等节目,展示了独特的民族舞蹈和打击乐;苗族民歌《娇阿依》、地花鼓《打扮小郎一支花》等节目,掀起了最炫民族风;南剧《唐崖土司夫人》片段等节目,体现了武陵山区的艺术底蕴。来自宜昌、恩施、湘西和重庆等地的演员们,更是联手献上了《日子越过越敞亮》,展现出武陵山区各民族同根同源、文化交融的深厚情感。
现场,湖北还发布了8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表示:“非常震撼!这是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听盛宴。了解到丰富的湖北非遗特色旅游路线,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和家人一起体验非遗的魅力。”
非遗成果绚烂多姿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博馆广场,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影像展也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以“成果展示、非遗展演、体验互动”为核心,通过“钟灵·毓秀”“遗产·传承”“传播·推广”和“弘扬·振兴”四大板块,分别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自然遗产、工业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工作成效和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实验区成果。
“近距离感受到非遗项目,很有收获!”站在长阳非遗馆展板前,武汉游客程先生感叹道。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土家民族服饰数字换装。只要站在屏幕识别范围内,就会生成一张穿土家民族服饰的图片。
此外,一系列观摩交流活动也在开展中,参观者通过实地考察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非遗资源,体验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的独特内涵和风采。
非遗“三进”落地生根
近年来,湖北省一直在推进非遗课堂进万校、非遗展演进万村、非遗故事进万家等活动,以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示与交流,展现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成果。
比如在长阳都镇湾,这里擅长讲民间故事者,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10岁左右的孩子。据介绍,这个土家山村已被宜昌列为“重点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民间故事村”。
在非遗“三进”活动方面,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一直走在前列,举办活动近万场,尤其是实施的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工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极大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据介绍,2025年,湖北“非遗三进”活动将从示范地走向全省常态化开展的新局面,进一步激发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促进荆楚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