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
是中国人最有仪式感的节日
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拜年
……
种种习俗里
是中国人朴素美好的生活理想
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美满
韶关,同样有着丰富的春节非遗民俗
承载着满满的年味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看看韶关人的春节仪式感
你觉得哪个最有趣?
↓↓
01
舞香火龙
舞香火龙是韶关南雄市一项独特的民间舞龙艺术,约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南雄市百顺镇一带。每逢元宵佳节或其他重大庆典活动,香火龙都会隆重登场。
香火龙是由稻草扎出龙的躯干,并被牢牢固定在竹棍之上,龙的躯干共有九节,由拇指粗细的竹绳一一串联,长龙在野,气势恢弘。夜幕降临之际在草龙身上燃香、插香,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舞动出“双龙戏珠”、“跳跃龙门”等套路。2011年,龙舞(香火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民舞火龙。李宏 摄
02
梅花龙
韶关仁化县新田村每年春节亦有舞香火龙的传统庆典,但新田的火龙小巧精致,龙身不超七尺分,五条舞龙时盘灯绕转形似梅花,故称之为“梅花龙。
虽然与香火龙同样使用稻草和竹子扎制,但梅花龙的形状更为俊美细致,并配有鲤鱼相伴。傍晚吉时,请龙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争先将点燃的香火插于龙身之中,以求梅花龙能将自己的祈愿上达天听。
插线香。李永华 摄
“梅花龙”于2009年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列入韶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
舞青蛙狮
舞狮是广东许多地方祈福纳吉的节庆活动之一,韶关也不例外,但韶关过年舞起狮子,不仅耍得了威风,还卖得起“萌”。
乐昌三溪有着广东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青蛙狮,又名“神狮子”。2009年,狮舞(青蛙狮)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蛙狮的舞狮由三人敲锣、击鼓、打钹伴奏,另三人则分别扮演狮、佛、猴,后两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蛙狮挠痒、舔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等动作套路表演。
04
舞猫头狮
在翁源县翁城,客家旧俗认为猫有“九命”,与狮结合可驱疠、佑财、迎祥,故以猫头狮身为客家吉瑞祥兽,翁城猫头狮由此孕育而生。每逢新春佳节、新居落成、商铺开张或祭祀庆典,翁城人必请舞狮队舞猫狮,以示祥瑞。
韶关浈江犁市,与翁城猫头狮有异曲同工之妙。犁市梅塘的“张氏”猫公狮是由传统舞狮延伸出来的,猫公狮个小灵活,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是和谐、活泼、正直的意义象征。
05
舞春牛
舞春牛是韶关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独特传统民俗活动,也有叫“闹春牛”、“跳春牛”或“春牛舞”,旨在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制作精美的春牛道具,由年轻力壮的男子扮演春牛,进行舞蹈表演。表演过程中,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村民们纷纷前来观看,祈求新一年的吉祥如意。
在仁化县长江镇、城口镇、闻韶镇等地这一民俗广为流传。闹春牛于2009年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列入韶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6
装故事
装故事流传于韶关仁化县夏富、石塘、周田一带地区,是由戏曲演变而来的民间娱乐戏,迄今有600多年历史。
装故事由数百人参与展游,队伍浩浩荡荡,在鼓乐中按预先设定的路线游行,沿途观众不断燃放鞭炮、烟花,兴高采烈,气氛高涨,人们还不断向“故事枱”奉送糕点、红包、祭品等,渴望能沾上“故事”灵气,祈祷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摄影:陈志芳
“装故事”于2015年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列入韶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6
舞板灯龙
《板灯龙》被列入南雄市县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南雄乌迳镇以及周边地区,每年春节过后从年初二(有时延迟至年初五)便开始舞板灯龙,直到送神(即农历正月十五)才结束,热闹一整个春节。每到一个村庄,板灯龙表演队的主持人(或长辈)会给所到村庄的长辈送拜年帖和金花,以行预告和拜会之礼。
板灯龙用36块杉板连接而成,每块杉板长约6尺,宽约1尺。板的两头凿孔,板与板的相接处用杉木条将它们连接,使连接处可以轻松转动,以便板灯龙在转弯的时候活动自如。
07
龟蚌舞
清乾隆二十年修撰的始兴县志(卷之三.风俗)记载:元夕闹花灯演故事,少年子弟鲜衣炫服,擎龟舞蚌。在张氏六修族谱里,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文字:元宵节的舞火龙,花灯游村,龟精、蚌精相斗,通宵达旦,锣鼓喧天,爆竹声彻夜不断,热闹非凡。这便是龟蚌舞的来源,有文字记载以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逢年过节,用竹篾编制的龟、蚌、鱼、虾,裱以绸布、彩纸,在村民手中翩然飞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呈现的是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满足。
08
十点梅花
一到过年,韶关许多地方锣鼓欢快敲起了。十点梅花,又称“十番锣鼓”“十班锣鼓”。“十点”即由十个鼓点组成,由高腰鼓、大锣、小锣、大铙四件乐器按五个快板和五个慢板组合而成,是流传于曲江的民间打击乐。
十点梅花锣鼓除配合舞狮、武术表演外,也可单独进行演奏。农村逢年过节、清明祭祖、新居进伙、生日祝寿、结婚喜庆、迎宾送客等,均可演奏。一般在农村宗氏祠堂或禾坪上表演。
🏮🏮🏮
韶关的非遗民俗还有很多,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展现了韶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春节申遗的成功,让我们更加关注并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未来,韶关的非遗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
宝子们
这个春节不妨来韶关
感受一下这些别样的非遗民俗呀
相信一定会给你
留下难忘又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