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乐子”到“蹚路子”,诸暨人为何热衷这颗“球”?

旅游资讯 3 0
编者按:从“村BA”到“村乒”、从“村越”到“村K”、从“村画”到“村棋”,在浙江乡村,活力四射的乡村文体活动陆续“冒尖”,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村字头”IP频频出圈。这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衍生出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打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风口。浙江在线推出《乡村IP成长记》系列报道,以记者蹲点报道的形式,聚焦各类“村字头”IP背后的文化脉动、幸福生活、产业发展,展现浙江乡村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视频由应店街镇提供

走进诸暨市应店街镇仕坂坞村党总支书记杨明华的办公室,一幅仕坂坞篮球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正摊开在桌上。他兴奋地介绍道,村里正新建一个室内篮球馆,计划明年4月前建成,新一届的诸暨“村BA”就能这个室内篮球馆里打了。

仕坂坞篮球馆效果图 记者 谈佳轶 摄

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花费650万元投建如此规模的篮球场或许令人惊讶,但在诸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诸暨市拥有5片以上篮球场的村子已超过30个。整个诸暨市更是以2232片标准篮球场,成为全国“拥有标准篮球场最多的县级市”。

诸暨人为何会对一颗“球”如此热衷?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诸暨这片土地上有着篮球运动深厚的文化基因和群众基础。篮球不仅是诸暨人茶余饭后的“乐子”,更是探索发展的“路子”。

一双鞋,从“光脚队”到“杨家将”

从诸暨市驱车20多公里,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便来到了坐落在凰桐江东畔的仕坂坞村。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有着浓厚的体育氛围,尤其是篮球运动,早已成为了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仕坂坞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篮球村。早在1969年,村里就组建起了自己的篮球队,并在1982年建造了诸暨市第一个乡村灯光球场。

在仕坂坞村,孩子们从小就听长辈们出去干活打球的故事。杨明华很感慨:“听村里老人说那时候还是光脚打球,有鞋穿也是轮胎拼起来的鞋子。”建队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和邻边村的篮球队进行日常业余比赛,以球会友,增进村与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仕坂坞特色篮球馆内保存的纪念版篮球及球衣 记者 谈佳轶 摄

2002年,仕坂坞村被评为绍兴市体育特色村。那时,杨明华刚担任仕坂坞村村干部,他带领这支“草根”球队多次参加各类篮球邀请赛,荣誉也接踵而至。他们曾在省级比赛中三次登顶冠军宝座,两次摘得亚军荣誉。

在诸暨,上到古稀老人,下到半大孩子,几乎所有男子都会打球。打球是诸暨百姓的“乐子”。

“我们村男女老少都懂球,打篮球是茶余饭后跟谁都能聊几句的‘万能’话题。”在仕坂坞村篮球队的“00后”队员杨康的记忆里,逢年过节村里的篮球场都“人满为患”,“想打球得排队!吃过午饭就开始打,要一直打到吃晚饭才肯回家。”

从泥鞋到球鞋,从老一辈到新一代,篮球精神在仕坂坞村薪火相传。如今,仕坂坞村篮球队已从一支“草根”球队发展成为老中青结合、实力强劲的优秀队伍。

仕坂坞村队获得诸暨“村BA”总冠军 仕坂坞村供图

走进位于仕坂坞村农村文化礼堂内的篮球展馆,一张新鲜出炉的“夺冠时刻”照片映入眼帘。那是今年6月,杨明华作为领队,带领仕坂坞村篮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第二届诸暨“村BA”总冠军的荣耀时刻。

照片中,仕坂坞村篮球队队员们肩并肩,手中还抱着一个不到一岁的小球迷。这支队伍因全员姓杨而被亲切地称为“杨家军”。

一场球,变“乐子”为“路子”

“足球、篮球等群体性活动,本就有很强的观赏性与感染力,若一直在有组织地传承发展,就会形成共同的文化基因,‘一点就着’。”诸暨市教体局局长陈初明在接受媒体公开报道时曾说过。

2023年,诸暨市整合基层赛事资源,推出了首届以村为单位的大型全民篮球赛——诸暨“村BA”。

“村BA”赛事如同一根引线,迅速点燃了乡村文化的火花,激发人们的热情。短短三个月内,共吸引了23个镇街的281支队伍、近4000人报名参赛,经过681场激烈角逐,赛事圆满落幕。

今年,第二届诸暨“村BA”规模进一步扩大,共有311支村(社区)球队参与,比赛场次近800场。每场比赛都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战,球场上热血沸腾,观众台上座无虚席。

“我们起劲得很!每场比赛我都去。”仕坂坞村村民张珠彩兴奋地说,“村BA”比过年还热闹。只要有比赛,仕坂坞村村口的空地上就停着4、5辆大巴接送村民观赛。

今年6月16日,陶朱街道三都社区队对战应店街镇仕坂坞村队,第二届诸暨“村BA”决赛现场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冠军赛连赛三场,5000余个座位座无虚席。球迷最小的不到一岁,最大的96岁。

村民自发组织啦啦队为球队加油助威。应店街镇供图

一有比赛,在村民杨海勇的带领下,村民自发组织的啦啦队准备好干粮、晚饭,带着给球员准备的营养套餐,早早地出发。“我嗓门大,大家就选我当啦啦队队长,带着大家喊口号。”面对记者杨海勇腼腆地笑,但在球场上,他口号喊得气势恢宏。“我们的家乡是仕坂坞村!”“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村BA”赛事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篮球赛一打,乡镇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应店街镇副镇长周雪野介绍,“村BA”带来的是人气和活力。

乡村体育火爆,是“乐子”,更是“路子”。

村村兴,借“文体”促“振兴”

“80后”、“90 后”、“00后”……“村BA”的球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白天上班、教书、做买卖,傍晚球服一换、球鞋一穿,就上场打起了比赛。他们有的从外地专程赶来“为家乡而战”,有的则在“篮球热”中看到了机会。

“80后”王才军就是其中之一。他敏锐地察觉到诸暨篮球培训行业的机会,于是决定回乡创业,开办了自己的篮球培训班。“我们基层教练是‘普及者’,得益于篮球,也希望通过教育把篮球传承下去。”如今,他的篮球培训班已经拥有学员近600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诸暨“村BA”中,1000余名在外诸暨籍大学生回乡比赛。

“抓住赛事机遇,做好体育+’文章,是应店镇当前正全力推进的举措。”周雪野表示,应店街镇将继续积极探索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农业等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在今年4月举行的“村BA”镇级揭幕战上,应店街镇结合当地非遗美食与篮球元素,打造了一个长1.5米、宽0.9米的篮球场型黄公糕,巧妙地融入了银杏公园、南孟故里、玉京洞等应店街特色元素,为应店街镇的文化旅游推广开辟了新路径。

仕坂坞村队赛场风采。应店街镇供图

“村BA”给乡镇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活力,更是文明风尚的提升。在今年“村BA”第一阶段赛事中,仕坂坞村队将10000元奖金以篮球运动盲盒的形式捐赠给应店街镇小篮球队。6月拿下2024诸暨“村BA”总冠军后,应店街镇仕坂坞村队来到村里的爱心食堂,将奖品与奖金送给老人们。

如今,在诸暨市,像仕坂坞村这样热爱篮球的村子比比皆是,像应店街镇这样以“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乡镇也不在少数。他们正借助“一颗球”,作为撬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的支点,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

记者手记

原来一颗球也能成为“生产力”,这是记者走进诸暨乡村最强烈的感受。

一个个篮球馆拔地而起,一场场篮球赛凝聚人心,一个个研学团慕名而来……诸暨“村BA”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赛事本身。

在采访期间,我听到了许多关于总决赛现场“一票难求”的故事。甚至有球迷提前一晚来排队买票。今年诸暨“村BA”,线上线下观赛总人数达1.2亿人次,是第一届的2.4倍。

如何把这份热闹延续下去,真正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持久动力?这成了诸暨乡镇面临的新课题。

一场球不止于赛场内,更在于赛场外的激荡。

在采访过程中,周雪野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为,“村BA”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赛事,更是一个平台、媒介。它给了乡镇、企业家和年轻人“投资”乡村的舞台,也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村BA”,诸暨并非首个“吃螃蟹”的。但无疑,诸暨是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