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尝试过“私人陪游”服务吗?想去哪就去哪,深度化、私人化、定制化的旅游模式越来越火,成了年轻人社交的新途径。“私人陪游”有诸多优点,但也暗藏重重隐患。
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声提醒,对“私人陪游”既要审慎包容,也要及时引导和监管。
“私人陪游”的核心问题在于部分服务提供者不具备导游资质:
部分陪游者主打陪伴,不提供讲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旅游体验感;
双方通过社交软件沟通,陪游者的身份背景未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未通过正规渠道寻找陪游者或导游服务,双方没有书面服务协议作为保障,游客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从事导游活动应当取得导游证,导游和领队为旅行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
“私人陪游”与传统导游业务存在一定差异,不能简单等同,能否用规制导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去对“私人陪游”服务进行规范,需要深入探究。但毫无疑问的是,“私人陪游”服务需要得到进一步规范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
“私人陪游”尚处于发展初期,对此应当持审慎包容的态度,给予其自由生长的土壤。不过,自由不代表无规无序,规范和安全是“私人陪游”服务存在的重要前提,及时引导和监管是保障“私人陪游”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私人陪游”服务的管理,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对服务行为进行界定,明确服务标准,让“私人陪游”服务有章可循;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从业者资格审核,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旅游行业应当坚持行业自律,加强对“私人陪游”服务的正向引导,有效监管及规范,提供必要的从业人员培训,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从业人员应坚守契约精神,以诚待客,做好服务中面对各类突发状况的准备,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旅游体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消费者在选择“私人陪游”服务时应保持谨慎态度,不要盲目轻信网络上的个人陪游服务,尽量选择正规旅游平台或旅行社进行私人服务定制,查看导游的资质证书,并签订详细的书面服务合同,确保个人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记者/薛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