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文旅产业厚积薄发,正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一曲唱出了新疆之美。
8月20日至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率调研组,就“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开展调研。期间,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农牧民家庭、传统村落、农业示范基地、石化及纺织服装企业等,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9月12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京召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聚焦主题,言之有物,交流研讨深入。
7月22日拍摄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做好“特”字文章
“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村的村民高兴地说,“旅游高峰期,光马队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2000—3000元。”依托阿勒泰的自然资源禀赋,旅游产业成为“聚宝盆”,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在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壮美的风光下,一座座传统的带着民族印记的木屋,古朴错落地点缀在山水间,让人宛如置身童话小镇。
阿勒泰滑雪究竟有什么魅力,让无数滑雪爱好者心向往之?阿勒泰以降雪早、雪量大、雪期长、雪质优、风力小、体感佳等特点,成为滑雪爱好者的天堂。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随着一座座滑雪度假区的建立,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也随之提质升级。合理的开发利用,让冰天雪地也变金山银山。
产业连着就业。从民居变民宿、餐厅,禾木村村民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大力发展旅游之前,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以放牧为主。如今,随着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很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
“自从进行了旅游开发,就业岗位多了,收入也提高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当地居民向调研组介绍。
“村里580多户村民,400多户已经吃上了旅游饭。”禾木村党支部书记布云齐英克说。
被称为“木格楞”的小木屋是图瓦人的标志,这一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禾木村的文化符号,也让民宿经营者有了发挥个性、施展才华的空间。“在民宿设计和装修时,我们既保留这种传统民居特色,又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一位民宿经营者介绍,临近旅游季节便愈发忙碌,民宿每天基本是满房状态,在旅游季更是一房难求。
如今,在新疆,旅游业态日渐丰富,文旅产业的聚合效应越发凸显,成功跻身新疆“九大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份火热,让调研组深有感触。
“在阿勒泰调研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新疆旅游产业的火热!”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副主任医师木合拜尔·阿布都尔表示,旅游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形成系统完备、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此外,各地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类资源,构建游、购、娱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大大增强了旅游产业的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认为,新疆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将文化元素融入经济发展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2024年1至7月,新疆旅游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累计接待游客1.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6%、28.53%。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高达110多个。
“一业兴、百业旺”,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业有力推动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为各族群众造福。
“以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在中国发展的外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地区工作主线的当下,具有新的时代功能和意义。”全国政协委员郑堆认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阿勒泰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有效缓解了制约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
但是网上也有一些“风景虽好,但厕所一言难尽”等吐槽的声音。在全国政协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哈德尔别克·哈木扎看来,当地旅游区的道路、桥梁、餐饮、住宿、景观标识、网络信息覆盖等方面还需改进和完善。他认为,“要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价。”
“链”出强力产业集群
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泰震纶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
据了解,这是国内纺纱形式最全的粘胶纱线纺纱企业。其产品耐磨、舒适性好、色泽鲜艳。调研组成员都忍不住伸手摸一摸样品,体验一下这绝佳的触感。
库尔勒作为新疆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还大力开展纱线、织物、家纺等染色项目,积极承接疆内纺织品印染,辐射带动全疆织造、印染及下游企业发展,不断扩大纺织服装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多元化纺织产业集聚引领区。
据介绍,新疆巴州棉花种植面积370万亩,优质商品棉总产50万吨以上,43家纺织企业落户巴州国家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这里也成为全疆首个纺织产业集群产值百亿级的地区。
小棉花有硬实力,能“链”起一个产业集群。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现已建成年产500万纱锭的规模,还积极承接江苏、浙江地区纺织产业转移,与粘胶生产等企业联合,以棉、粘胶、化纤、罗布麻等多种纤维为原料,生产绿色、高端化、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系列纺织产品。
在巴州库尔勒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组看到石化园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为主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其中的中泰石化、中昆新材料等项目,有效补链强链延链,构建了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形成棉纺、粘胶纺、混纺等大纺织产业格局。
如今,新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棉花等传统产业,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棉花量稳质升,棉花总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面积、单产、总产、商品调出量连续29年位居全国之首。
在欣喜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也注意到新疆纺织产业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仍需要强“筋骨”、壮“肌肉”,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产品品种与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伊尔扎提·扎达表示,要重视印染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切实提升棉花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要重视人才。
从事人口与发展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贺丹认为,可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张裔炯表示,要牢牢把握我国民族地区发展规律,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五个认同”,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始终校准发展方向,在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各民族跨区域双向流动中不断凝聚发展新动能。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从强边固边兴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等战略高度,谋划和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支持在民族地区布局能源资源和深加工产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强产业链条,推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和民生福祉。
以“新”促转型升级
两个人种植、管理3000亩棉花,能实现吗?
在新疆巴州尉犁县的“超级棉田”,艾海鹏和凌磊两个“90后”向调研组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棉田边,一排机器吸引了调研组的注意。这正是他们的“秘密武器”,依靠这些功能各异的高科技装备,种田变得像游戏一样简单。一边介绍,艾海鹏一边操控着无人机进行演示。
“超级棉田”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尉犁县启动的国内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两个年轻人借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管理棉田,对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产量如何?”“怎么施肥?”“如何预防病虫害?”……一连串的问题,难不倒已有丰富经验的“新农人”。
据介绍,棉田数字种植模式与周边传统种棉大户相比,在用水成本、肥料成本、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大幅下降。而“超级棉田”从2021年平均亩产籽棉254公斤到2023年的420.9公斤,产量逐年增长。
“这不仅展现了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巨大潜力,也凸显了新疆在科技应用领域的前沿探索。”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孟宪明对此赞叹不已,“新疆的特色产业正变得越来越具有独特性,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推动了品牌的塑造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新疆的优质棉花、特色果蔬,还是高原牧业和传统手工艺,都在创新驱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的精品。这些变化,正是新疆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展示了新疆如何通过特色产业的精耕细作,走出一条品牌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尉犁县被冠以“西部淘宝村”之称的达西村在2015年就投入了“电子商务”的怀抱,如今这里三层的直播基地拔地而起,包含了线下体验店、选品中心、快递揽运中心等6大功能区。罗布麻蜜、油馕、红枣等当地特色产品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
尉犁县通过举办直播大赛等方式,大力培育发展电商直播、网红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让本地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有效赋能实体经济,构建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张京泽建议,创新电子商务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电商生态体系;稳定货盘品牌机制,建立特色直播场景,加强专业服务团队建设,实现品牌融合、资源融合、团队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疆直播产业的发展。
在尉犁县达西村石榴巷,走进“科技致富之家”,调研组听到了阿布力克木·木沙的致富故事。2012年,他作为村民代表参加了全县机采棉推广现场会,了解到机采棉是未来棉花产业发展的趋势,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指导,这使他坚定了走棉花种植机械化道路的信心。103亩地实现全程机械化,他一家的年收入从以前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万元左右,他也成为全村有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走出屋门,阿布力克木·木沙家的小庭院绿意盎然,葡萄架上茂盛的枝叶向四面伸展,藤蔓中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桌面上瓜果飘香,原来又到收获的季节!
记者手记
大美新疆,等你来!
一年中总有几天会被新疆的美景刷屏,向往之情达到了顶峰!当真正踏上这片广袤土地,瑰丽的景色扑面而来,那些在心里预设的美,远不如眼见为实来得真实震撼。
不到新疆不知其之大,一天行车几百公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摇摇晃晃难免瞌睡。但是和我一样第一次踏足新疆的调研组成员笑着说,不敢睡呀,生怕错过了沿途的美景!车程漫长,眼睛却并不寂寞,像是无法停止的快门,试图记录下大自然最好的作品。这里的风景完全不需要滤镜修饰,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形容,这里的一座山、一朵云、一湖水带给人们直击心灵的震撼。
风景是画卷的底色,文化则是画卷的灵魂。禾木的“百年老屋”是一座集禾木百年历史文化展览、民俗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园。当地的马蹄乐队会在这里表演呼麦,用图瓦人的传统乐器“苏尔”传递喀纳斯湖畔的天籁之音。这支禾木本地乐队的乐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根据当地民谣改编创作新歌《你唱我也唱民族团结一家亲》,用质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歌喉,唱出了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新疆的美不仅在于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在巴州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有条石榴巷,居住着18户维吾尔族、汉族村民。这里每一个小院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像石榴籽一样,手足相亲,团结奋斗。石榴巷的两侧,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手绘墙画不仅扮靓了农家庭院,增添了文化气息,也宣传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表达着村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2017年的一场变故让巴哈尔古丽·马木提家失去了经济支柱。在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开起了服装和地毯店,家中的三个孩子享受义务教育的减免政策,家里逐渐摆脱了困境。饮水思源,在她心里始终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人。
石榴巷的故事远不止此,还有“民族团结典型之家”郭宗俊和维吾尔族“哒哒”艾沙·吾守尔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故事;“无私大爱之家”吐尔逊·司马义二十余年来无私照顾汉族养女的故事;“自主创业之家”牙生·芒力克的故事;“养殖能手”艾合买提·艾米都的故事……
讲不完的民族团结故事,诉不完的互帮互助情谊,天山南北景美情真,等你来!
——全国政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侧记》
校对:焦 晴
审核:史慧玲
转自:《中国政协》2024年第23期
来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