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丨旧书新知•读书报国:一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文化之约

旅游资讯 5 0

西城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迹更是星罗棋布。多年来,西城区积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构建了以名城委统领、专家顾问指导、群众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近日,在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4年会上发布的“2024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记录和展示了西城区名城保护在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年度成果,让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维度认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西城。

PART01.

北京报国寺的“前世今生”

北京报国寺始建于辽代,因寺内有过金代的两株形似龙状的奇松,因此也曾被称作双松寺。后院的毗卢阁内曾供奉着一尊镇寺之宝,名为窑变观音。前有双松,后有毗卢阁,再加上窑变观音,报国寺的“三绝”远近闻名,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此。

清康熙年间,朝廷开科延揽人才,随之京师南城会馆云集,文人商贾荟萃。报国寺由于地处皇城外知识分子聚居的核心区域,成为了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是北京最大的旧书市场,文化氛围浓厚,有不少诗人、词人、诗词理论家、文学家、戏曲家、书法家、收藏家、学者、金石学家等文化名人经常光顾报国寺旧书市场。

当时,草桥一带盛产花卉,因报国寺离草桥不算太远,故报国寺也有花市,花农们常常挑着担子来做生意。寺内的僧人也学成栽培牡丹的技巧,于是便兴起“到报国寺赏花”的风尚。清代慕昌溎在《报国寺看花》中曰:“逍遥古寺中,斜日上林顶。禅院静无声,微风弄花影。雨过野禽寂,一树碧桃冷。徘徊幽径侧,爱此芳春景。碧草满山亭,钟歇日正永。客去晚风凉,松上鹤初醒。”

PART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报国之约

你要写报国寺

就不能只写报国寺

位于报国寺内西侧的顾亭林祠也为这里的历史文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顾亭林,即顾炎武,因其家乡的故居旁边有湖泊名曰“亭林”,人们尊称他为亭林先生。站在顾亭林祠门口,可以望见亭林先生铜像及铜像后面的竹林,这位乱世中的一代大儒仿佛穿越了漫漫历史长河,心事重重地思考着家国命运。那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仿佛又响彻在耳畔。

顾炎武25年北游生涯中曾多次寓居北京报国寺内,在客居报国寺的日子里,他以文会友、著书立说,完成了其大部分著作。顾炎武去世后,友人常来报国寺祭祀。道光二十三年,由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张穆等人发起,众多儒臣学士捐资,在顾炎武居住过的报国寺西小院修建了顾亭林祠。此后,报国寺顾亭林祠成为儒臣和学者们聚会、社交及学术讨论的地方。

PART03.

“旧书新知•读书报国”的历史文化之约

如今的报国寺,随着古旧书市的举办,千年古刹再添书香,文化根脉得以延续,古旧书这个“黄金屋”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得到充分挖掘。2024年“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共举办87场全天开放的古旧书市活动、148场主题展览展销和大型交流活动、28次名家讲座和签售、百余场特色书市体验等活动吸引了近40万名游客走进报国寺,书市交易总额达620万元,成为西城区深化全民阅读、繁荣旧书市场、弘扬“旧书新知”理念的生动实践。

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共开设300余个展位,邀请中国书店、北京出版集团、国学时代、北京图书大厦、孔夫子旧书网、新华书店、中信书店等50余家优质书商、实体书店参展,集中呈现上万种精品旧书、古籍善本,为爱书之人提供了一个“淘书乐园”。线装书装订、古籍修复、木板水拓、绳结编织技艺等非遗体验不仅让人在愉悦的实践中放松身心,更深刻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和独特韵味。专为儿童打造的儿童图书交流区,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中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听工场”报国寺专场评书、“剧从书中来”沉浸式亲子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满足全家出游的需求。书市常设中国书店、纸上声音、孔夫子旧书网、正风书社等旧书回收点位和个体书商交流回购,回收旧书约1.5万册。闲置书籍还可以来此用旧书换取鲜花、咖啡,让知识流通起来、传承下去。

未来,“旧书新知”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探索书市+,打造西城区“旧书新知”出版业联盟,进一步完善旧书回收流通体系,打造地区特色旧书新知活动品牌,打造综合文化消费场景,让市民更加舒适的徜徉在旧书的海洋,进一步推动古旧书市品牌繁荣发展。

文字:高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