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九派新闻
最近,随着武汉黄陂区的清凉寨飘起一阵阵粒子雪,武汉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镜头下,穿着黑色外套的景区工作人员在雪中原地起舞、打转,感叹“第一场雪”“好开心”。
或许是韩剧里对初雪的释义,为冰雪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银装素裹、冰封雪飘。迈入12月,人们总是期待窗外一片纯白的世界,和鞋子踩在雪上发出的嘎吱声。
上一个雪季,东三省因为冰雪爆火。一声声“尔滨”,让一个覆盖在皑皑白雪下的万亿级产业,逐渐展露在人们眼前。
在城市的发展中,冰雪不再只是浪漫的代名词,它还代表文旅经济的火热,预示着一片一望无际的蓝海。
最近,一则“吉林干部下江南考察冰雪经济”的报道,引起了大刚观察(DGbeacon)的关注。
一个冰雪资源如此丰富的地方,到江南取冰雪经济的经。反差之下,或许是更多城市在东三省爆火后的思考:
雪化之后,我们该如何留住冰雪经济?
甘露山国际滑雪场资料图片。胡冬冬 摄【1】万亿产业,谁在抢跑
进入冬季,冰雪市场又来到了爆发的时刻。
10月份发布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今年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9700亿元,并在明年突破万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时间回到2015年,中国的冰雪产业规模仅有2700亿元。到今年,规模已经翻了超过三倍。
有学者提出,加上冰雪产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中国冰雪经济潜在发展规模会更大。
冰雪旅游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且停留时间长,是消费比较高的类型。
多种特征的加持下,冰雪经济的跃升有可能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隐藏在冰雪旅游下的机遇,我们已经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前的长队中看到了。
今年雪季已经开始,谁又能抢占先机?
东三省还在加码。
12月,黑龙江、吉林分别针对冰雪经济印发了最新政策,辽宁则面向国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冰雪经济洽谈活动。
更出乎人意料的是,中部和南部的多个城市,也陆续加入冰雪市场。
11月19日,深圳举行首届中国男子冰球职业联赛在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
也是在上个月,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宣布,将于2025年对外开放。
同月底,长沙欢乐雪域举行大王山第三届冰雪旅游节滑雪比赛。
武汉则亮出了两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在场馆建设。
11月8日,甘露山国际滑雪场在武汉黄陂区开业。
这个总面积超过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滑雪场,也是华中最大、全国第三、世界第七的超大室内滑雪场。
甘露山文创城是华中地区首个超大规模“冰雪+”文旅综合体。图/长江网第二张王牌在氛围营造。
12月21日,武汉首届大众冰雪季开幕。
在2024武汉大众冰雪季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春有汉马,夏有渡江,秋有武网,冬有冰雪”。
武汉马拉松、渡江节、武汉网球公开赛,都是武汉现象级的体育IP。
将冰雪与这三大IP并提,足见武汉对冰雪经济的重视。
除了上述城市,长三角和西南地区,也均在冰雪上多有布局。
【2】冰雪富省,为何南下“取经”?
一定程度上,冰雪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业。而毋庸置疑,东三省都是冰雪“富矿”。
最近,吉林干部赴江浙考察调研冰雪经济的新闻,却引发了讨论。
一个冰雪经济如此丰富的省份,为何要到长三角调研冰雪经济?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3-2024雪季,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
同期,长春市接待游客5970.79万人次,同比增长76.02%,实现旅游收入1125.39亿元,同比增长127.03%。
长春和哈尔滨同为冰雪经济的“天赋型”选手。
但从上个雪季的文旅数据来看,吉林省会长春冬日旅游的爆发力,并不及黑龙江省会哈尔滨。
此外,也要考虑到,长春在上个雪季的消费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哈尔滨的走红。
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商业街夜景(无人机照片)。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举行。新华社记者颜麟蕴 摄
更现实的问题是,当下这个雪季,吉林的竞争对手不止两个东北兄弟。
上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12条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除黑吉辽三省外,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新疆共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路线也入选。
这也是吉林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2021年,吉林就提出要将旅游打造成全省第三个“万亿级”支柱产业。
去年,吉林又印发了关于旅游万亿级产业的攻坚方案,提出“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现实的另一面是,哪怕有冰雪热的加持,吉林去年的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也处于中下游水平。
吉林急需为自己“正名”。
持续升温的冰雪经济,就是吉林想抓住的“希望”。
去年发布的方案中,吉林同时也提出“冰雪产业集群规模要达到5000亿元”。
这个目标,不小。
黑龙江到2030年的目标,也仅有4500亿元。
5000亿元,不仅是吉林旅游万亿目标的半壁江山,也是冰雪经济全国市场规模的半壁江山。
【3】雪化之后
那么,吉林南下到长三角调研冰雪经济,学的是什么?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考察组到浙江绍兴考察产业基金和室内滑雪场建设情况。
无独有偶,就在上个月,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月冬一行考察江苏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
吉林首先学习的是运营经验。
长三角地区一年下雪的次数和天数都屈指可数。但在冰雪场馆运营上,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截至11月,长三角地区有15家室内滑雪场,位列全国第一。
不止雪场。
在长三角的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内,还有雪山、湖泊、山谷、森林、村庄。
以冰雪运动为圆心,休闲、酒店、餐饮、购物、会展等多元业态在此形成。
在未来,度假区内还规划引入学校,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武汉城建集团文旅城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贾智力向大刚观察(DGbeacon)介绍,武汉的甘露山国际滑雪场,打造的也是“冰雪+”的模式。
以甘露山国际滑雪场为核心,甘露山文创城包含了宋式水韵商街、冰雪商业MALL、民宿酒店集群等多元配套业态。
这种全景服务的冰雪发展模式,更常见于冰雪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的欧美地区。
位于阿尔卑斯地区的瑞士,滑雪产业发达。
瑞士会在雪场附近成立餐厅、酒吧、雪具服饰商店,通过提供全景式服务,保证滑雪的顾客能停留7天以上。
以滑雪场为圆心的多元业态模式,打破了冰雪经济的时间地域和限制,也延长了冰雪的消费链条。
2022年,冰雪旅游给瑞士带来了80亿美元(约合570亿人民币)收益。
反推到吉林。
在东三省,吉林的雪季不如黑龙江长,冰雪经济效应也相对有限。
吉林需要思考,雪化之后,如何发展冰雪经济?
像很多南方城市,如武汉、深圳一样,吉林将希望放到了室内滑雪场上。
目前,长春正在建设吉林的第一个室内滑雪场,也是世界第四大滑雪场。
这项总投资40.6亿元、总面积约47.3万平方米的工程,除了室内滑雪场,还设置了影视研学基地、冰雪体验拍摄基地。
当地媒体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区域最大的文旅综合体。
但40亿元的投入不是小数目,怎样将综合体用好,打出属于自己的冰雪品牌,吉林和南方城市都需要更多的运营经验。
这是其一。
在吉林的5000亿元冰雪产业集群目标中,不仅有冰雪旅游,还有冰雪装备。
吉林省发展研究中心9月30日刊发的《决策参考》曾点出,除了冰雪品牌影响有待提升外,吉林冰雪产业的附加值也较低。
上月(吉林)梅河口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向平带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前往宁波市考察时,表示要积极探索冰雪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机遇。
2024年11月,辽宁飞马特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裁剪滑雪服。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既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那么,供给也得跟得上。
目前,国内的冰雪装备制造还处于初期水平。
对于东三省等工业基础扎实的地区来说,冰雪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或许就在这里。
文/九派新闻记者 陈冬艳 实习记者 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