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图片来源:央视
最近,春运机票预订已经开启,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购买了机票、准备线上值机选座时,发现大片座位处于“锁定”状态,要解锁座位就要额外付费选座。
早期飞机“锁座”更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比如:锁定经济舱第一排是因为有安全员的固定座位,部分特殊旅客不适合坐在出口附近;有时考虑到飞机的配载问题,也会锁定部分座位,以保证飞机重心在安全范围内。但受航空市场竞争激烈、航空公司出于盈利考虑等因素,如今的“锁座”更多则变为增值服务。付费选座的座位从原来的前三排以及安全出口,也扩展到了过道的座位、靠窗的座位,免费可以选座位的就只剩下中间的。
航空公司推出增值服务,本身无可厚非,这个做法在成熟的国外航空市场上也非常普遍。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推出了预选座位的增值服务。
虽说是市场行为,只是国内一些航空公司的做法令人不爽。购票时未提前告知消费者“锁座”及加价选位之事,也未明确“锁座”的规则、比例以及定价标准。航空公司在没有公开透明的“锁座”规则、比例和定价标准的前提下,就将安全通道、前部位置,甚至靠窗靠过道的座位全都“一锁了之”。为了满足自身对座位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的需要,就让普通乘客只能在“夹缝”中作出选择,这是在变相迫使消费者花更多的钱购买座位,极大限制了乘客的“选座自由”,是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侵害。当好座位被航空公司大量“锁座”时,乘客既事先不知情,选择余地又变得非常小,大面积的锁座会导致多人结伴出行无法在线上选择到连排座位,十分影响出行体验,自然会感到不满和困惑。
一些受访的航空专家认为,航空公司应该要明确航班“锁座”的比例和范围,对于付费选座的规则也应该公开透明,免费选座的比例应达到一半以上,而不是现在的大片锁定状况。
作为消费者,我们能接受“锁座”的市场行为,但是不能接受故意制造信息差,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毕竟买了机票、航空公司提供座位本是基本服务。在如今不透明的情况下将它分割收费,难免会让“锁座”变得像强制消费。消费者理解航司开辟新盈利点的考量,只是希望对于“锁座”的的原因、“锁座”的比例、有偿选座的收费标准有更清晰的了解,这是乘客知情权的一部分,不应该被漠视。而做到这一点,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并不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