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威海积极构建“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

旅游资讯 3 0

12月25日下午2:3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毕耀文,介绍威海交旅融合发展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威海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交通和旅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以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为中心,积极构建“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扎实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01

高标准打造旅游公路样板工程

锚定“威海特有、山东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高标准编制《威海市全域旅游交通网规划》,在优先实施G228滨海旅游公路山东省示范路建设基础上,以G228丹东线为轴,对631公里环海公路进行优化提升,对370公里西部环山路进行改造贯通,实现了1001公里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无缝衔接,旅游公路串联起全市8大片区、32个镇街,覆盖全市90%以上旅游资源,将沿线100余处综合服务区、休闲驿站、房车营地、田园综合体、休闲采摘园、农家乐、渔家乐等与乡村振兴众多样板片区、重点工程、产业基地紧密结合,把整座城市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带动全市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被交通运输部等国家6部门评为全国十佳案列榜首,G228丹东线滨海旅游路示范工程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威海西部环山路入选2024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和省级交旅融合十佳示范案例。

02

多元化促进海上旅游航线发展

积极利用上级补贴资金促进陆岛交通航线加快运力更新,其中对威海-刘公岛航线合计1589客位船舶进行了新船建造,船舶舒适度和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打破壁垒整合资源,推动成立了威海海上交旅融合联盟,促进了各海上客运企业间的合作共赢。开通威海—小石岛、鸡鸣岛—海驴岛等航线,贯通了小石岛—刘公岛—鸡鸣岛—海驴岛航线,实现了海上旅游航线集远程、近程、观海、亲海等不同模式协同发展。其中威海-猫头山航线开通后立即成为热点航线,今年仅暑期客运量就达到485.2万人次,进一步打响了“千里山海精品海上航线”品牌,同时我市“千里海上观威海”交旅融合项目也获得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示范案例。支持旅游客船停靠,出台了地方标准《海上经营性休闲旅游船舶经营站点设施设备配备指南》,并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威海市客运船舶停靠站点管理办法》,将大力支持发展和规范港区外客船停靠设施,为开辟航线、引进大船打好基础。

03

全方位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持续提升城市对外通达度,全力打造“经停威海、南北贯穿、东西联通”的航线架构,开通加密至鄂尔多斯、长春等热门城市的客运航班,调大至北京、上海、西安等热门城市航班机型,8月份旅客吞吐量达34.7万人次,创单月历史新高;积极争取国铁济南局的支持,新开通南昌、信阳东的直达高铁,调整及新增14列旅客列车,加密威海各高铁站到发列车数,威海站单日最高发送旅客列车125列,威海站客流总量在全省高铁站中稳居前4。全力改善旅客换乘体验,完成威海站和威海北站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巡游出租车和私家车进站通道以及网约出租车上客区设置,启用网约车接送客专用通道,配备智能寻车系统,人车匹配效率提高了30.5%。策划了“千里山海观光巴士”旅游项目,新增投入双层巴士8辆、全景观光巴士12辆,以“陆海同游、畅游威海”为主题打造网红线路,开通城市旅游精品线路7条,构建了“公交+旅游+文化”的都市观光旅游新模式,形成了覆盖市区主要景点和网红打卡点的18条“公交+旅游”定制观光线路,进一步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激发了文旅消费市场新活力。开发上线“图游威海”,综合运用漫画、H5页面等形式,制作涵盖景区、商圈、集市、公共交通出行等信息的威海交通出行特色旅游电子地图,为市民和外地旅客出行提供“一键式”服务。

★在公路建设方面,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是什么?

持续完善路网结构。计划投资101亿元,加快G18荣乌线文双高速、S302成威线环山路二期、G228丹东线乳山口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内环快速通达、外环慢游顺畅的“同心圆”,持续强化“快进慢游”交通网建设,不断夯实交旅融合发展根基。

优化提升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借助山东省东部“千里滨海”主题廊道建设,计划投资1.27亿元,分批对G228丹东线西霞口至长会口和长会口至乳山口段进行优化提升,进一步提升“海景线”含金量。同时,全面打通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两侧“毛细血管”,充分发挥农村公路通达旅游景点“最后一公里”的功能,促进交旅与乡村振兴深入融合。

打造交旅融合“服务共同体”。加快旅游+驿站“牵手”对接,尽快将长会口大桥管理处建成省内首个近零碳示范驿站。加快旅游+数字“连心”交汇,通过数字赋能,为游客提供微导览、驿站信息、气象信息、路线推荐、周边信息等服务。加快旅游+产业“拥抱”融合,集聚、扩散沿线经济要素的“公路交通+”路衍经济,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深入推进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海上交旅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我市打造“千里海上观威海”交旅融合项目,综合布局海上旅游航线,串联滨海游主要节点、海洋牧场观光等业态,打造海洋旅游沉浸式、互动性产品,创新海上旅游消费新场景,构建“一路十八湾”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度,推动交通和旅游深度融合。

整体宏观布局。立足“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全市上下“一盘棋”,成立旅游交通出行保障专项机制、海上休闲船舶管理等专项机制,跨区域、跨行业精准协调、统筹保障,持续优化海上观光线路,做好海上休闲产业和休闲船舶规范管理等。

统筹陆海联动。“陆海双线闭环”千里海上观威海旅游航线,将沿线文物古迹、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海岛岸线观光资源等串珠成链,与千里山海自驾公路交互成为姊妹线,培育形成山海观光、胶东海文化体验、滨海运动、渔家风情为特色的精品海上旅游产品体系。

坚持主客共享。品牌打造上,依托“爱在威海”四季文旅产品,打造“海上看日出”“夜游威海湾”等海上休闲品牌,“侨乡号”游轮开船以来累计服务市民、游客300余万人次。要素完善上,将威海湾、半月湾、九龙湾等“一路十八湾”湾区美景串珠成链,推动沿线刘公岛、鸡鸣岛等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发展特色海岛民宿,有效延长旅客在威旅游时间。内外联动上,把握对日韩免签政策利好,吸引30余批次韩国大团队游客、1.5万人天次俄罗斯游客走进威海,进一步擦亮威海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品牌。

★下一步在促进海上旅游发展方面有什么发展思路?

提升客船停靠条件,推动现有客船停靠设施根据《威海市客运船舶停靠站点管理办法》,抓紧完善软硬件条件,早日纳入停靠点管理,并推动在威·至海港湾等处新增客船停靠设施,支持发展新的海上游项目。

引进高端豪华游船,推动新建4艘合计1429客位豪华游船,总投资约9000万元,船舶舒适度、豪华度、性能等大幅提升,新增海上餐饮、娱乐、夜游等功能,助力我市海上旅游结构更加优化。

开辟新的旅游航线,计划新增环游威海湾、夜游威海湾等一系列精品航线,积极引进高端的海上游项目,争取为来威游客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线路选择。

★公共交通在服务旅游运输工作方面的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如何?

根据来威旅客客流情况,组织有关公交企业,不断优化途经“两站”、景区、网红打卡地等常规公交线路,开通定制公交和定制巴士,构建我市常规公交+定制公交+定制巴士的旅游线网服务体系,优选驾驶员、志愿者为游客提供优质出行服务。同时,为方便初到威海的游客扫码乘车,组织公交企业联合支付宝和威海市民卡公司制作便捷支付的二维码,简化申领云公交卡步骤,提高乘客乘车速度。下一步,将根据客流变化的情况和旅客出行需求,深挖运力潜力,开通更多的特色定制公交和定制巴士,打造海景、山景串联的公交特色出行网,尝试推出“一票通乘”服务,提升公交出行对游客的吸引力,助力我市旅游业由“爆红”到“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