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风从江上来。
寒冬时节,站在衢州江山市清湖镇的码头, 仿佛看到一艘艘穿梭的船只,一袋袋沉沉的货物,一个个南来北往的商贾。
他们穿过眼前的尘烟,从历史中来。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码头。这里,曾经是浙闽赣三省边境重要的商贸重镇,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唯一水陆中转节点。
如今,我们顺着着一江清水向上,看到现实里的画面:一台台吊车吊运货物,一辆辆大车来回行驶……
在水上,衢州港的面貌焕然一新,正在进行一场大港的复兴梦,已经远比古时繁华。
在陆上,一条条环绕美丽乡村而建的“四好公路”,建到了家门口,村民出现方便了,村子越来越富了。
交通带来巨变,交通改变生活。新时代的洪流下,四省通衢之誉的衢州正在展现一幅新时代的壮美诗篇。
古港繁华
说起清湖镇,土生土长的清湖三村党支部书记谢小荣很是自豪。对于家乡这段辉煌的交通史,他如数家珍。
这里具有3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于唐代建乡,民国20年(1931年)设镇。在镇上的展示馆里,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介绍:
旧时,清湖码头是钱塘江源头中小型船只能够常年到达的最上游之处。清湖河床水域最宽处达200米,平均水宽在150米左右。河宽水深,流缓波平,极利于众多船只航行、停泊。
作为钱塘江水路与仙霞岭陆路的转接点,清湖码头较早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集镇。从钱塘江逆流而上的船只,运载着江南各地出产或转运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驶入江山港,在清湖码头卸下,转成陆路,连同江山本地物产,由挑夫肩挑,沿仙霞古道,南越仙霞岭,挑运到福建浦城,在那里下南浦溪,入闽江水系。
这样一来,清湖码头作为古航运时代人流和物流的转运点,就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内陆的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
而从福建各地经闽江运抵浦城码头的物资,连同浦城本地物产,也由挑夫肩挑,北越仙霞岭,挑运到清湖码头,再沿江而下,抵达钱塘江中、下游各地,甚至入京杭大运河运往更远的地方。
所以至清中叶,清湖已成为“十里城南路,舟车此地纷”的繁华集镇。
晚清至民国初年,清湖发展至鼎盛。
“那个时候,这个镇上有装卸埠头17个、转塘行13家,有船300余艘、竹筏100多只,有轿行3家、轿33杠。三个较大型的码头,其一是位于镇集西侧的盐码头,专用于卸盐;其二是镇集东侧、浮桥南端的码头,用于装卸百货;其三是浮桥北端的码头,用于装卸竹木柴炭。其余十几个码头,都分布在清溪西南岸,最长的还超过两里。” 谢小荣这样介绍,这些数字早已在他的脑海里。
清末民初,清湖集镇街上,有著名的“七墟八行九坊十匠百店”。可以想象,这条老街,店铺林立,行人如潮,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谢小荣介绍说,自明清至民国,在清湖经商的商人,已形成绍兴帮、江西帮、徽州帮、福建帮和海宁帮等五大帮,各自占据着地盘,经营着各自的特色商品。如绍兴帮,以销运“官盐”为主;江西帮主要经营棉布、绸缎生意;而福建帮以卖山货为业;徽州帮则侧重开设南货店。
由于清湖码头的兴盛,又衍生出两大特殊的物流群体——“仙霞挑夫”和“江山船帮”。同一个地域,同时涌现水陆两支物流大军,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独无仅有的景象。
昔日的清湖码头 水路陆路运输都十分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引来了一些有识之士在这里经商办厂,清湖码头是江山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现在的清湖镇依然是一个古镇的模样,虽然已经远离了古时商业的繁华。但是,沿着这一江碧水来到衢州,一个更宏大更伟大的港口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复兴新梦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古港的复兴。”衢州市交通局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衢州港是浙江省地区性重要内河港口,现在的衢州港规划了“一港、六区、五重、七辅、六心”的总体空间布局。自2019年开港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累计突破3000万吨,与长江、京杭运河沿线重点港口构建形成28条适水航线网,服务版图覆盖7省32市。
近期开港的衢江港区二期就位于衢江区樟潭街道大安村,占地面积约438.74亩,设计年吞吐量320万吨,共建设500吨级多用途泊位11个,并配套陆域堆场、仓库等设施。
这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有着“黄金水道”之称的衢江航道,也为当地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衢州港衢江港区二期项目占地约438亩,新建11个500吨级多用途泊位,这意味着衢江港区年合计吞吐量突破650万吨,成为全省面积最大、作业泊位最多的内河枢纽港。
港口的复兴,给企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长期以来,尽管衢州拥有“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但当地传统产业比重高,对矿石、纸浆等生产原材料需求大,以往公路交通占主导的模式,一度制约了发展,发展水运,成了当地的重中之重。
所以,这让很多企业主们感到兴奋。浙江巨化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子勐说,巨化有600吨氯化钙率先从港区出发,经宁波舟山港水水中转,运抵阿联酋、沙特等地。
他算了算,走水运比铁运每吨运费减少30元,单趟节省成本1.8万元,另外企业还能领到水运碳排放低的奖励。
“运输成本是我们的整体的货物大头。我们可能会考虑把接下来的公路运输以及铁路运输大概1/2的量转换成水路运输。企业的翘首期盼正是当地亟待打破的短板。”他这样说。
衢州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理说这个区位优势应该非常明显的。周边的安徽、江西和福建大片腹地,都可以通过公水衔接、铁水衔接的方式和我们的衢州港进行联动。
“所以我们发展水运应该是非常有信心。随着港区二期开港,目前,衢江港区已与宁波、上海、江苏等地港口建立合作协议。当地在加速布局新航线,做强“水水中转”业务的同时,也为岸上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直以来,衢州把交通作为区域发展的先导工程,坚持项目为王,“公铁水空”齐头并进,内畅外联、综合立体的交通格局加快形成。
“衢江港区二期开港是衢州水运扬帆起航的新起点,接下来衢州将加快推进常山江航电枢纽、衢江航道‘四改三’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浙赣运河、江山江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四省边际内河中心港。”上述负责人说。
古村新颜
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境内有仙霞山脉、怀玉山脉、千里岗山脉,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变的丘陵地貌,造就了境内非常密集、发达的交通网络,因而衢州素称“四省通衢,五路总头”。
衢州现存的古道有20多条,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保留着多元的文化,有的至今仍在交通、旅游等方面发挥作用,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向未来行进、延伸。
如今的衢州,已经建起了千百条比古道更伟大更便利的道路—— “四好公路”、“富裕路”、“振兴路”。
衢州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的范心悦就说起她自己身上的一个故事。
节假日,她去一个叫盈川村的千年古村落,“你绝对想不到,我会遇到了全村102间民宿全部爆满。”她这样说,“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小小的村落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过去,道路难走交通不便,盈川村空有文化底蕴、秀丽风光,却无人问津。
随着215公里美丽沿江公路开通,这个村庄就变了。
这条贯穿衢州6个县(市、区)的公路,全长215公里,总投资32亿元,是全省线路总长最长的沿江公路,成为全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项目。
美丽沿江公路是一条集公路、水利、旅游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按照“沿江布线、路堤结合、路景产镇相融合”的思路,以“山、水、田、林、滩”为自然特色,以“文、史、民、宗、艺”为传统底蕴,以“衢江十景”“江山港十景”“常山港十景”串联全景,串起了沿线20多个3A级以上景区、6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已成为改变沿江群众出行、推动乡村发展的民心道路。
“闲房变民宿,闲人变管家,闲田变园区”,一个个散布在山间的偏远村庄就此成了“香饽饽”。
正是以美丽沿江公路为链条,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融合发展美丽交通与乡村产业、民宿、体育、旅游……实现了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成为一条风光带、活力带、产业带、富民带。
“从‘乡村康庄路’引领起步,到‘四好农村路’优化提升,再到‘提质创优促共富’迭代升级,一条条美丽的沿江公路,让百姓笑了,袋子鼓了。修的是路,打通的是乡村振兴的快速通道。”作为一名交通人,她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