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旅融合成就“流动”之美

旅游资讯 2 0

路网密布、跨越山海。这一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一列列复兴号奔驰在广袤大地上,绘就流动的时代画卷。铁路沿线形成一条条新型城镇带、旅游黄金带、产业聚集带、经济繁荣带。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大众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一年,多条高铁新线开通让大众共享发展红利。

动车开进了九寨黄龙,成都东站至黄龙九寨站最快1小时39分可达,大美九寨不再遥远;杭温高铁成为“最美高铁旅游走廊”,串联起永嘉楠溪江、仙居神仙居、横店影视城等旅游目的地;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运营,丝路重镇武威接入全国高铁网;海南首条旅游铁路——三乐旅游铁路,让游客实现“到站即入景区、园区”,三亚的交通便捷性进一步提升。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一条条新线开启,有效带动了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在四川,巴南高铁的开通结束了巴中、南充不通高铁的历史,为曾经因交通不便制约发展的革命老区带去发展机遇,沿线红色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在贵州,文旅和交通运输部门合作,2024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苗乡侗寨“村火车”上演,并推出“村火车”乡村旅游线路,常态化开展“乘坐村火车·畅游苗乡侗寨”主题活动,共同将“村火车”打造成移动的乡村集市、移动的农文旅景区;在安徽,池黄高铁的开通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这一年,铁旅深度融合催生了不少新的旅游现象。

“下班后直奔北京南站,乘高铁1小时54分钟后抵达济南;周六日打卡黑虎泉、解放阁,看泉秀,吃牛肉烧饼、葱烧蹄筋,再赶周日晚高铁回京”……类似周末高铁游的笔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很多。这一年,“2小时高铁圈”内的短途游持续圈粉,“诗和远方”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乘坐高铁即使是长距离的旅行也可以很快到达。我平时在太原工作,搭高铁去过西安、郑州、大同,去哪里都很方便。”在北京清河站,来自南非的约克在谈及中国高铁时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年,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不少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新方式。现代化的高铁车站和舒适的乘坐体验成为许多外国旅游博主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一年,高铁旅游计次票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从东北地区的“沈阳+丹东+大连”,到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千岛湖+黄山”;从中部地区的“郑州+洛阳+开封”,到西南地区的“成都+剑门关+广元”……这些线路串联起优质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优惠和便利。

这一年,旅游专列线路更多、品质更高。

穿越沙漠的“丝路梦享号”,融入古蜀文化和熊猫元素的“熊猫专列”,带领游客体验玩野雪、泡温泉、穿越原始森林的“伊春号”,开行于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间的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设施先进的高品质旅游专列就像一个个流动的酒店,带给游客多样的出游体验。还有形式多样的研学专列、红色专列,将红色故事、历史文化搬进车厢,成为移动式的学习课堂。

这一年,首个旅游列车专属基地车站——安靖站启用。安靖站衔接宝成、达成、沪蓉、川青、成昆、成雅等多方向线路,可为直通普速旅游列车抵蓉后提供快捷接驳,方便旅客去往青城山、都江堰、黄龙、九寨沟等热门景点,可以满足各地旅客“坐动车游川西”的出行需求,实现“高铁+普速”无缝衔接。

这一年,部分旅游列车的市场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商。在竞价旅游专列的合作模式下,铁路部门通过出让经营权降低运营成本,旅行社通过获取经营权拓展业务空间,旅游专列的产品更具专业化,服务更具品质化,游客也获得了更高性价比的体验。

铁旅深度融合让神州大地上的自然、人文、发展之美“流动”起来,带给大众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本报记者 唐伯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