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安阳”第九季·回顾丨寻古记探寻二帝陵碑刻

旅游攻略 5 0

文化中国行

“云游安阳”第九季——寻古记探寻二帝陵碑刻

安阳融媒记者 李婧瑜

颛顼帝喾陵,位于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寝。

陵区存有元明清三代陵冢标志碑和165通御祭碑碣,这些御祭碑真实记录了历朝各代的兴衰历史、文化特征、大事记略,是研究历代官职、地域风俗、政区沿革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书法、石刻艺术瑰宝。

数百年来,百余通石碑历经风雨侵蚀仍屹立不倒,古朴苍劲,宛如一部历史的巨著,叙述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走进碑廊,这里的碑碣多是历代官员到此祭奠二帝的祭祀碑,碑文内容多为歌颂二帝丰功伟绩,表达祭祀人员缅怀祖先的愿望等。从年代看,明清时期基本上是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已成定制。

每一块碑身上下分布着不规则的纹路,犹如树木的年轮,见证了时光的流转,这些纹路赋予碑刻更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这些碑碣对研究历代官职、行政区域的沿革,以及书法、雕刻技艺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如书法上有楷书、隶书、大篆、小篆等,雕刻上有云龙纹、阳刻纹、阴刻纹、草纹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帝喾陵前明嘉靖七年(1528年)所立的标志碑。此碑于2003年面世,其标志碑上的“陵”字,耳朵部好似只有正常字体的一半左右,后人解读这并非碑刻之误,而是故意为之,意在告诉世人,“晚辈立于长辈侧后,只能看到一只耳朵。”

相较于陕西的黄陵和湖南的炎陵,标志碑都是现代人所立,而在内黄的颛顼帝喾陵,标志碑不仅是古人刻立,而且是元、明、清三代都有,这在我国上古帝陵中实属罕见。

标签: 安阳 碑刻 二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