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第10个5A级景区丨兴义万峰林:地质美景 人间仙境

旅游攻略 44 0

“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

在贵州的西南角,峰丛、峰林、峡谷、瀑布、湖泊、溶洞、石林、天坑、漏斗、暗河……不同形态的喀斯特地质奇景汇集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兴义喀斯特地貌如此集中,又如此丰富多样,此等杰作何止“鬼斧神工”。

我们邀请兴义市林业局地质学家、高级工程师赵孝武作向导,从科普角度对兴义喀斯特进行解读。

赵孝武:兴义世界地质公园90%的面积为三叠纪碳酸盐岩,并且拥有保存完整的三叠纪地质遗迹。可以说,大约2.5亿年前,大自然就已经对兴义进行精雕细琢。

兴义万峰林 陈剑平/摄 (贵州图片库)

400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对万峰林赞不绝口:“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这里有成千上万座奇峰秀石,可谓浩瀚、宏伟、气派、神奇。

登高远眺,青灰色的秀峰似林,黄绿相间的田野成片,村庄坐落其中,小河弯弯曲曲,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万峰林景区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千米,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万峰林纳灰村夜景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地质科普

关于万峰林的形成与演化,与纳灰河的诞生息息相关。岩石与水相遇,大自然开始展现雕刻技艺。水的溶蚀作用,日积月累地搬运、沉积,逐渐勾勒出万峰林的形态。

在地势较高的区域,由于大气降水的渗透溶蚀,岩溶作用相对较弱,造就了石峰密集的峰丛洼地景观。而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地表水系发达,石峰如星辰般散布在微微起伏的岩溶平原之上。这些石峰,虽然形态和结构与峰林相似,但其分布更为零散。石峰的上部坡度陡峭,裸露的基岩与下部被残坡积物覆盖的部分,共同勾勒出斗笠状、锥丘状、残丘状等多样的山峰形态。岩溶作用在地表强烈进行,塑造出独特的峰林景观,它们与周围的高原坝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峰林与高原坝子交织的自然美景。

可以说,万峰林的每一座山峰,都是时间与自然力量共同书写的诗篇。

文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予谦

新媒体编辑丨徐婕妤

二审丨谢予谦

三审丨赵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