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评论员 秦园园
2024年,要说哪些消费赛道爆火,俄罗斯商品馆必在其中。以原装进口为核心卖点,打着“战斗民族”“硬核俄货”的旗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临近年底,#有部分俄罗斯商品馆开始撤店# #多家俄罗斯商品馆已开始整改#等相关话题再次冲上各大平台热搜。
围观话题广场和网友评论,不难发现,对俄罗斯商品馆,口诛笔伐劝退的多,交口称赞种草的少。
吐槽点在于,一是俄罗斯商品不姓“俄”,俄罗斯人逛了都说假。有商品“挂羊头卖狗肉”,宣称“源头直供”,一看产地是“东北造”,宣称“俄罗斯商品”,实为“俄罗斯风味”;有商品涉嫌“阳澄湖洗脚蟹”,先出口俄罗斯,过一道关后又返回变成了“俄罗斯优选”。而俄罗斯榴莲糖、驼奶、牛筋肠及各类热带水果制品更是离谱得很。
二是价格虚假,摆明了“割韭菜,收智商税”。有招商人员称,加盟俄罗斯超市单店非会员毛利在60%,会员毛利在40%,综合毛利算下来是50%。反馈到消费端,就是网友吐槽价格比电商平台高,认为这是“针对某一群体的新型诈骗”,专割韭菜。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伪俄货”真套路收割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损害了俄罗斯商品的声誉,损害了行业的信誉,更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俄罗斯商品馆内,不该是满满的“伪俄货”。对行业和商家来说,诚信是经营的底线,更是长久之道。不管消费者是“为情怀买单”还是“为好奇付费”,都不能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
区分真假俄货,更不能靠消费者去鉴别。目前,针对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多家俄罗斯商品馆已整改。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让俄罗斯商品在国内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