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江
西湖山不高不大,横亘城池七八里,南枕浏阳河,北望蕉溪岭、道吾山。随着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浏阳人骄傲地宣称“山中有城”蝶变为“城中有山”了,颇有几分“家里藏宝贝,宝贝系祖传”的意思。蕉溪岭、道吾山在城边,浏阳城区真正称得上“山”的山,西湖山当力拔头筹。
西湖山呈南北走向,与金沙路平行,总体上南高北低,群山逶迤,如同一条昂首回头的苍龙。大家平日里提及西湖山,其实说的是紧河这一段。山上有九层的楚文塔,山下是蜿蜒的浏阳河以及高楼林立的浏阳城,登高望远,山河壮美!
大约两三年前,西湖山北坡新修了九曲十八弯的上山公路。不想这么一条爬起来费劲、甚至有些荒凉的盘山公路,却慢慢成了网红打卡点——运动达人们一到傍晚就呼朋唤友、蜂拥而至,非要来一场大汗淋漓的健步之旅。政府因势利导,又斥资修了公厕、辟了阳光草坪、建了各色凉亭和空中观景长廊,就更具诱惑力了。吃过晚餐的市民不约而同地汇聚于此,一对一对的、三五成群的、一家老小的、推着婴儿车的、骑着自行车的……都来了。一时间,上山的上山,下山的下山,溜达的溜达,打闹的打闹,游人如织,浩浩荡荡,从山麓断断续续一直绵延到山巅。
踏着夕阳而来,披着月色而归,呼吸着山野的新鲜空气,谛听着池塘的蛙鸣和漫山的虫吟,吹拂着凉沁的晚风,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任沙沙的脚步声打破山的寂静,任无拘无束的说笑声在空中飘荡,这一群运动达人,是何等的逍遥自在。累了,在石凳子上坐一坐;渴了,掬一抔山泉水喝一喝;闷了,放开喉咙喊上一嗓子。朦朦胧胧的橙黄色路灯下,没人在意你是谁,没人在意你的服饰、面容、学历、职级、语言风格、有无房贷、银行里有几位数、是否另类,你走你的路,你纳你的凉,你流你的汗,你吹你的牛,无数的腿杆迈动着,无数的手臂挥舞着,响亮的足音像一支节奏明快的进行曲。
虽然基础设施还可更精致更到位,但瑕不掩瑜,山的野景野趣野声弥补了这一点不足。路旁浅池中潮水般的阵阵蛙鼓,宛如天籁,使你仿佛从市井喧嚣、滚滚红尘一下子遁入乡村的夏夜。我不知不觉也成了夜游神,喜欢在弯曲的山路上走一走、爬一爬,无论冬夏寒暑,乐此不疲。在夜游队伍中,时常看到一满头银发的老叟在挥汗疾走,之所以记住了他,是因为他一年四季都赤裸着上身,露出健壮的胸肌,步子迈得比年轻人还要快。也有不少时髦人士将户外的帐篷架到草坪、将唱歌自嗨的音响设备搬到凉亭、将喝茶的移动桌椅摆到小广场,或者谈天说地,或者高歌一曲,或者推杯论盏,反正天高地阔、山野空旷,无需考虑吵着谁、烦着谁,无需考虑有没有听众、有没有观众。萨克斯爱好者也盯上了这里,带上萨克斯管和扩音设备,独自拉上一支萨克斯名曲,忘我而陶醉。还有机车一族,骑着昂贵的摩托车,在山道上驶过。即使山夜微雨、山岚弥漫,游人依然兴致不减,撑着一柄柄雨伞款款而行,比在戴望舒的雨巷徘徊还要优雅几分。
路旁原先裸露的黄土慢慢被绿植占领,捷足先登的有芦苇、野麻、扫把草,还有肥壮的泡桐树,再过些日子,路与山与树与草就融为了一体,毫无违和感了。
夜色再深一些,游人渐渐寥落,独自爬山,或携二三好友随行,却又是别一番滋味了。夜凉如水,月色溶溶,山的轮廓若隐若现,人的影子在山路上缓缓移动。幽暗的天空,有月,有晚归的云朵,有淡淡的星辰,宛如蓝调的梦境。夜半山行,步履如风,若前方有庙宇,木门虚掩,是推,还是敲呢?
夜是一样的夜,因为一座山,因为人与山的融入融合,而使静谧的山冈多了几分人气、使走向山冈的市民多了几分静气。商气随人气而来,小商小贩不约而同地在狭窄的西湖山公园入口处扎堆会聚,先是附近村民蹲在路边卖点蔬菜、水果,渐渐发展成为以特色小吃为主的、昼散夜聚的夜市一条街。蒙蒙夜色之中,卖冰凉粉、自制奶茶、手打柠檬、凤爪、鸭脖、臭豆腐、炒板栗、烤生蚝、铁板鱿鱼、爆火牛肉、绝味猪蹄……一个挨着一个,每个摊位上挂着红红绿绿的灯盏和五颜六色的招牌。跳广场舞的、唱卡拉OK的、打气球的、套圈的、卖小商品的……应有尽有。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摆个小摊卖矿泉水,为的是锻炼孩子的胆量。夜游的市民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远远望去,灯火阑珊、烟火漫卷,好一派热火朝天、人间滚烫的景象。
聚集是人的天性,从西湖山的爬山健步到夜市遨游,也不难看出市民对广场、对广场文化的由衷热爱与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