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两会丨培育乡村CEO 门头沟建设“诗画乡村”

旅游资讯 2 0

古迹文物、历史文脉、非遗文化、农耕文明……在京西门头沟,丰富的文化资源,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之一,记者从正在举行的门头沟区“两会”上获悉,门头沟持续推进“文化兴区”战略,查清文物家底,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新型人才,建设“诗画乡村”,2025年,门头沟还将打造永定河乡土文化节、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等,实施门头沟区京西古道全线基础设施二期提升工程,促进农文旅融合,打造新型文化产业。

文化兴区,“村晚”唤醒居民乡愁

京西门头沟区是北京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如万年东胡林农耕文明遗迹,千年京西古道,数百年的明清古村落等。

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士春介绍,2024年,门头沟区先后举办诗颂华章诗歌朗诵大赛、“歌唱门头沟”“舞动门头沟”等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以及惠民文艺演出380余场,全区各级非遗项目增加至145项,潭柘寺镇、斋堂镇获评北京民间艺术之乡,清水镇洪水口村夏季“村晚”入选全国示范项目,“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案例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例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同时,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争取各级文物抢险资金支持近7000万元,开展文物保护类恢复重建项目12个。东胡林人遗址成功入选北京市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京西古道成功入选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文化保护的推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张士春介绍,门头沟发布的精品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了以国家级“甲乙”级民宿为龙头的“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体系,全区精品民宿达139家,覆盖66个村,盘活闲置农宅437处。“小院有戏”品牌效应持续凸显,年内演出近百场,入围北京市微改革、微创新案例。

生态转化,山地变身国际赛事线路

门头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风景,利用这些资源,门头沟区打造了多个山地赛事活动品牌。

门头沟区体育局副局长吴志勇介绍,2024年,门头沟采用市场化、融合化、创新化策略,开发和举办了多种赛事,其中包括多项国际高端赛事,如2024环门头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暨门头沟山野户外骑游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选手和爱好者,促进了体育与文旅消费的结合。目前,已有多条赛事线路成为国际或国内知名的文旅线路,如门头沟潭王路、妙峰山路入选“中国骑行地图”,“从胡同到山野骑行线路”被评为北京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新的数字技术,也成了体育文化和旅游的新资源。吴志勇介绍,针对年轻人对电子竞技和虚拟体育的兴趣,依托“京西智谷”,门头沟区以“青春、活力、时尚”为主题,举办了首届北京虚拟体育运动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与。

据介绍,2025年,门头沟将继续打造赛事活动品牌。打造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赛事体系,助力门头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中国(门头沟)十公里精英赛,争取利用三到五年,打造成国内十公里的精品赛事。还有门头沟京西古道百公里越野挑战赛,赛事将融合丰富的门头沟历史文化积淀,注入创新活力。再如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我们将继续探索产业融合办赛模式,拓展大会朋友圈,举办分站赛,促进京津冀及全国各地徒步活动的发展。”吴志勇说。

诗画乡村,CEO助力家园建设

2024年底,52名乡村CEO学员正式开学,他们将进行为期9个月的培训,学习、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和经营的能力,助力乡村的建设。

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成杰介绍,2024年,门头沟区把“诗画乡村”建设作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落实北京市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的抓手,出台“诗画乡村”区级系列工作方案,高标准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2个,11个星级园区顺利通过市级复核。同时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如针对乡村治理“红雁”、引领发展“头雁”、青年后备“雏雁”等,分类开展培训,发布“新门人”招募令,鼓励回乡创新创业。此外还启动了首批乡村CEO训练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培育专门人才。

在经济发展领域,2024年,门头沟区5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连续三年完成“消薄”任务,全区集体收入大于百万元村占比全区总村数连续两年过半。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540元。

在产业发展中,协调解决审批、认证等难题,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零的突破,门头沟区还尝试在乡村建设“共享工厂”。刘成杰介绍,“共享工厂”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一条生产线生产多种加工产品,比如香椿酱生产线,空闲时间可以生产杏仁粥,未来还可实现辣椒酱、蘑菇酱等多种产品。这样的模式,能够促进各镇不断优化区域乡村产业布局,用差异化的加工产品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农产品加工转化,进而在全区范围内全面补齐农产品加工链条。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标签: 乡村 门头沟 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