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内蒙古及呼和浩特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大草原与蒙古包:远离城市的喧嚣,追寻诗与远方。近些年来社交媒体的发达,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并不是这里的全部,强劲的文旅势头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一探究竟,过去的种种刻板印象正在被消融。
事实的确如此。呼和浩特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以及恢弘的经济底色。从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中,可以略见这座青城早日热闹喧嚣的端倪。
不可否认的是,早年的呼和浩特,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的有效支撑,在众多省会城市中,表现并不亮眼。
但其实,呼和浩特的底子并不差。
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背依大青山,怀抱土默川,东承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西纳呼包银榆城市群,是共建“一带一路”陆路通道中的重要节点和国家向北开放、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呼和浩特位列“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核心,作为“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服务“腹地”和“外溢产业”承接地,众多经济线索在这里交汇,有着天然的成长优势。
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握手。呼和浩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融的地区,历史上曾有拓跋鲜卑、东突厥、土默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在此建立政治中心。城市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的绥远城作为北部军事重镇,有“北国锁钥”之称。辽圣宗时期建造的白塔是现存辽塔中最精美的一座。云中、敕勒川、丰洲、归化、绥远等无数“曾用名”折射出无数段历史故事,历史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作为“走西口”主要目的地之一,呼和浩特四通八达,已成为自治区交通网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铁路方面,集大原高铁开通,呼和浩特至太原通行时间从五小时大幅缩短至三个小时左右,标志着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提速接入全国高铁网;航空方面,新机场建设加速推进,老牛湾通用机场全面完工并完成首航,武川县通用机场进入规划研究阶段,为全面构建航空综合网络、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肉类和奶制品外,呼和浩特周边有着丰富的煤矿、铁矿等众多矿藏。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当地10年来最好水平。
首府有做大做强的基础,也有做大做强的决心。
作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群塑造着区域经济的格局。抢抓集聚效应,对于一座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首府都市圈”、主动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全力推动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
纵览全局,这“四个圈”其实存在着内在逻辑。通过加快建设“首府都市圈”、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提升自身实力,再主动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全力推动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前不久,有两场会议值得关注。2024年12月7日,第八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市长联席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时隔三天,2024年12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与呼和浩特市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工作推进会召开。可以说,两场会议都是推进呼和浩特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和主动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的节点性标志。
站在草原向外望去,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专家们频频前往和林格尔县实地考察绿色算力的调度使用情况;1400余项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取水许可、公积金、社保等领域的事项实现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从呼和浩特出发通达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三市的高铁、动车发送频次不断增加,目前每日达到117班次;多条呼包鄂乌精品旅游线路、创意定制线路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游客流连忘返;吸引18家北京数据企业落户和林格尔新区,已建成算力2.4万P,对口保障北京相关企业使用算力1.1万P,占比46%;建成蒙西托克托外送200万千瓦风光项目,每年为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41亿千瓦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现如今,呼和浩特这块北疆宝贵的“腹地”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打铁”增加“自身硬”,到融入京津冀、服务京津冀,再到辐射周边城市发展、拥抱国际朋友圈,从“四个圈”着手,呼和浩特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继续向西而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映入眼帘,研发人员正在开展“功能型乳制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国家科技项目。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伊利、蒙牛两家世界乳企10强的城市,呼和浩特大力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与此同时,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兴未艾,各集群之间耦合联动,“六大产业集群”链式耦合发展势不可挡。
回望中部,呼和浩特市金信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呼和浩特市金信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于2024年6月在多部门联合推动下挂牌成立,中心构建“政府+法院+金融机构+调解中心”的诉源治理联动机制,形成“调解、仲裁、公证、审判”于一体的多元化金融解纷新格局。在这背后的,是呼和浩特正在以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为抓手,加快打造区域绿色金融中心。2021年9月,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三年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区域教育医疗中心、区域绿色金融中心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俯瞰整个青城大地,青城市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越来越多。是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青城驿站,是跨年夜多点开花的“8+N”精彩活动,是越来越多开在家门口的演唱会,是出台《呼和浩特人才强市25条》后人才们越来越多实现抱负的机会,是......这座城是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和现代文明之城,还是古老之城、品质之城、幸福之城,更是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五宜”之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多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呼和浩特正以“技多不压身”的觉悟,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青城市民的获得感,来评估发展的含金量,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点击查看详情
争创“三个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推动并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打造“六个区域中心”,是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的题中应有之意。
2022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强首府工程时间表显示:1年打好基础、3年达到量变、5年实现质变;
2023年,自治区又出台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支持呼和浩特市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更好承担首府职能、发挥首府作用、展现首府作为擘蓝图、明方向;
2025年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呼和浩特被@的次数高达17次。涉及交通、产业、科技、教育、文旅等方面......
使命在肩,唯我当先。
2024年,呼和浩特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4%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方阵,首府发展能级、影响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支撑的痛点正在被有力化解。日前,《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国家层面定位呼和浩特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向内要动力,才能向外要张力;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要求,呼和浩特“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破土而出;一幅和谐共融互通向上的现代式首府画卷跃然纸上。这一把,呼和浩特决心很强,思路很清晰,收获很满当。
看今天的呼和浩特,首府真正“首起来”已成定局。2025年的呼和浩特,定将孕育无限可能。新发展,令人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