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朋友圈·村头话滇丨海埂村:白墙青瓦花园村 一只“鲸鱼”跃水面

旅游资讯 1 0

编者按: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主持召开文旅工作专题会议、率队调研滇池绿道外海段及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强调要按照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要求,充分挖掘滇池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以滇池绿道为主线,突出重点、串珠成链、以线带面,加快把环滇池旅游线路打造成为昆明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为更好地挖掘滇池旅游黄金岸线资源,擦亮环滇池旅游品牌新形象,2024年12月13日起,在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掌上春城策划推出“滇池朋友圈第二季·村头话滇”系列访谈活动,对话滇池周边重点村落负责人,就环滇池旅游发展如何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如何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村落文旅资源挖掘等进行探讨,探寻滇池边乡村农文旅融合大发展路径,解密滇池边传统村落的“出圈”密码。

...

对话“一把手”

解密“滇池朋友圈”

本期嘉宾:晋宁区昆阳街道渠东村委会副主任 张思华

滇池边叫“海埂”的地方很多,但有“鲸鱼岛”的只有一个。

在滇池的最南端,距离昆明五十多公里车程的海埂村,一座外形神似鲸鱼的小岛突然火了起来,犹如一座被遗忘在世界尽头的岛屿,四周环绕着无边无际的清澈湖水。眼下已入冬,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也陆续抵达,与披上“美拉德”华服的水杉共同绘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海埂村,这个滇池畔的美丽村落,也因“鲸鱼岛”的出圈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海埂村,隶属于晋宁区昆阳街道渠东村,地理位置优越,东侧是南滇池国家沙滩公园,南侧是环路南路,西侧是东大河湿地公园,北侧是滇池绿道,站在绿道上,就可将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海埂村原是一条沙埂,旧时人们“靠海吃海”,撑一支长篙在滇池捕鱼,打渔休息时在此地搭草棚居住,时间久了,便在此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村庄因此得名“海埂村”。曾几何时,这里商贾云集,船只穿梭,是滇池畔最为繁忙热闹的地方之一。随着滇池捕鱼业的退出,曾经的风采也随着时间逐渐斑驳。

2022年,村里启动“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将田间地头进行空间肌理的全面改造,320多亩低端大棚全部退出,改造成由向日葵花海、菱角荷塘、草海鱼塘和农耕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的田园综合体,以此激发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260栋老房子也融入渔人文化元素,被改造成青瓦白墙风格的传统民宿,青瓦墙和滇池蓝相互呼应,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乡村旅游空间。

烟花秀、热气球、河灯祈福、百人瑜伽……刚刚过去的跨年夜,众多浪漫、文艺元素在鲸鱼湾惊艳集聚。2024年,海埂村抓住文旅经济新风口“露营经济”,通过引进第三方企业进行业态植入,打造了鲸鱼湾国际房车露营地,在这里,市民游客能放风筝、烧烤、打跳、看落日晚霞,房车游客能住宿歇脚、享受滇池风光,2024年“五一”试营业以来,营地平均每天接待500余名游客,打破了海埂村一直以来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走向更多元、更具集群效应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海埂村,泥巴路变成青石板路,“泥巴村”也变成了“花园村”,两百余户人家悠闲又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里。

对话“一把手”,

解密“滇池朋友圈”,

本期对话张思华,

为我们解锁海埂村的“网红”之路。

↓↓↓

海埂村因何优势入选昆明市重点打造的46个滇池边重点村名单?在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

张思华:海埂村最主要的优势是区位,它位于滇池南岸,距离市区五十多公里,紧邻昆明的“小三亚”——南滇池沙滩公园,拥有网红打卡点“鲸鱼岛”,滇池绿道贯穿村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2022年政府主导投入2700多万元对海埂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海埂村从曾经的泥巴村变成现在的花园村,青瓦白墙的民居,让游客在昆明就能感受到类似大理的风光。现在每天都有很多骑行爱好者、游客来我们村打卡,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发展经济。

海埂村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如何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游客来到海埂村能玩什么?

张思华:近年来,海埂村以“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为驱动,通过举办乡村农事体验和渔人文化活动,成功走出了一条项目驱动、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海埂村利用文化艺术,将田间地头进行了空间肌理的全面改造,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320余亩低端大棚全部退出,改造成由向日葵花海、菱角荷塘、草海鱼塘和农耕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的田园综合体。

结合地方渔家文化,每年农历三月三我们还会举办“聚龙文化节”,开展龙舟赛、轮胎赛、摸鱼大赛,当天客流量能达到两万多人。

2024年,一些骑行的年轻人发现了“鲸鱼岛”,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分享,我们抢抓城市周边短途旅游“风口期”,全面融合宣传资源,运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在抖音发布短视频百余期,累计点赞超10万人,成功打造海埂村“鲸鱼岛”IP。此外,因为南滇池沙滩公园就在我们隔壁,周末、节假日来玩的人很多,这些游客会顺便来海埂村,打卡“鲸鱼岛”,走走滇池绿道,吃吃传统美食。

当前,我们又抓住“露营经济”风口,通过引进第三方企业进行业态植入,打造了鲸鱼湾国际房车露营地,这是一个比较高端的产品,房车营位占地20亩,团建活动区域占地30亩,可容纳上千人,市民游客能在这里放风筝、烧烤、跳舞、看落日晚霞、围着篝火打跳,全国各地的房车客人能在这里住宿歇脚,享受滇池边的露营,2024年“五一”试营业以来,营地平均每天接待500余名游客,带动村民提高了收入。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变化?

张思华:曾经的海埂村雨天踩泥、晴天飞灰,有一半以上村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2022年,政府投资2700余万元对132 栋民居进行“青瓦白墙”改造,硬化入村道路、机耕路、主干道1.7万平方米,改造公厕户厕、生态文化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业态植入打好基础,泥巴村变成了花园村,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以“土地入股、农户委托、集体经营”模式促成流转土地320亩发展生态观光创意农业,同步引进第三方运营公司,对海埂村业态进行系统性打造,使农村变花园、客堂变餐厅、农宿变民宿。2022年以来,海埂村接待海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122户农村劳动力就业245人,蓬勃的发展环境也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实现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干活不出村、挣钱不出门”的共同富裕生活。

您本身与滇池有什么联系,如何带动父老乡亲(村民)共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张思华:我就是在海埂村出生的,18岁去浙江当兵,之后以退伍军人的身份回到家乡,发现村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型之初,很多村民不理解,为什么住得好好的房子要进行改造?村“两委”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民情恳谈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不分白天晚上地逐一入户做思想工作,慢慢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将村域划为若干网格,推行“1+N”即1名党员(村干部)联系多户群众模式,定期走访联系户,监督“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及时劝解、阻止乱排污水、乱倒垃圾、门前“五堆”等行为。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对公共区域、河道进行整治,带动村民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中来。

生活美了,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我们提升改造了350平方米的村史馆,让村民休闲娱乐、观看文艺演出有了新去处;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将代代相传的“聚龙精神”融入其中,为海埂村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提炼新的“红十条”“黑十条”等,每月更新“红黑榜”,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以年为周期开展模范家庭评选,评选“好儿媳”“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引导村风民风向上向善。

当前昆明正在重点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海埂村将如何抓住这波发展机遇?

张思华:2024年,因为“鲸鱼岛”的出圈,海埂村迎来了很多游客,这正是滇池风光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接下来,借助滇池旅游黄金岸线这波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走好项目驱动、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露营经济是我们目前主抓的项目,鲸鱼湾国际房车营地依托紧邻滇池的位置优势,开业以来发展势头良好,迅速成为游客旅行休闲的新热点,打破了海埂村一直以来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我们想把它作为一个龙头来带动整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后面我们还会逐渐拓展沙滩民宿、食用玫瑰采摘园、马场、热气球、烟花秀、演绎等业态,将这里打造成亲子露营、家庭聚会、户外婚礼、团建活动的佳选之地。海埂村也将不断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继续深挖本地的生态、文化资源,走出一条既凸显地域特色,又更多元、更具集群效应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集“吃住游玩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在家乡致富。

掌上春城记者:顾婷婷

视频:梁勇

美编:易娜

校对:王仪

编辑:张曦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