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成流量密码,年轻人流行穿汉服打卡博物馆
清明假期,居民出游热情高涨。4月6日,同程旅行发布《2025清明假期旅行消费盘点》显示,清明小长假,周边游、短途游需求旺盛,全国主要城市的重点景区、乡村度假区等客流量持续高位运行。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成流量密码,年轻人流行穿汉服打卡历史博物馆。
清明奇妙游开启!在孔学堂看见传统文化“活”起来的N种方式
4月4日,贵阳孔学堂“心香清明 情怀家国”清明节传统文化活动如约而至。此次活动以明代屯堡文化为经纬,串联起非遗技艺、心学智慧与家国记忆,通过“礼·思·行”三大篇章,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沉浸式互动、节气特色展演……清明登鼓楼感受传统文化
4月4日上午,鼓楼的二层热闹非凡,两位身着庄重汉服的礼官上场,为游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体验。“目前唯一成为节日的二十四节气是哪个?”“清明节从哪个朝代开始就已经是法定假日了?”两位礼官首先带领现场市民进行了“清明冷知识”的有奖问答,众人回答问题非常踊跃。
透过数据看清明假期出行“热” 传统文化“体验游”为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
清明假期期间,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45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690万人次,4月4日为客流最高峰日。从铁路12306售票系统火车票预售情况来看,南宁往返广州、武汉往返长沙、西安往返成都、北京往返上海等热门区间客流相对集中
让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望谟多所幼儿园开启民俗之旅
近日,黔西南州望谟县部分幼儿园以“三月三”为契机,开展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校园内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民俗魅力,感受民族文化之旅,提升了文化自信。
在山东,10分钟有多少不同的文化体验?
3D打印重塑文物今生,数字光影流淌千年文脉,元宇宙、AI带来穿越般的冲击和体验……山东在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应用。通过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山东不仅保留了文化的精髓,也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给山东10分钟,它会给你多
文旅“协”奏曲丨赓续黄帝文脉 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三月三,拜轩辕,肇始春秋,绵延至今。如今,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拜祖大典早已超越传统仪式的范畴,黄帝文化正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发展的脉搏,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
青岛崂山:传统文化之花与城市文明新风共舞
崂矿、白花蛇草水……青岛特产在崂山飞“上天”啦!3月29日上午,以“筝汇崂山、放飞欢乐”为主题的2025青岛石老人沙滩风筝季暨“春色崂山”文旅休闲季在石老人海水浴场正式启动。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巨型风筝翱翔天际的壮观场景,还能在“筝筝日上”主题市集沉浸
鹤壁樱花季探索传统文化赋能春日文旅新模式
春和景明,樱花烂漫。3月21日,第十一届鹤壁樱花季在万众期待中启幕,鹤壁市淇滨区以“国风+文旅”为核心,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通过国风演艺、民乐演奏、非遗文创市集等丰富活动,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让传统文化成为赋能春日经济的重要力量。
多地迎“春日”活动热潮 都藏着哪些传统文化的影子
千百年前,古人在春日折柳簪花、踏青野游,温酒对歌;如今,现代人依然延续着这份春趣,体验农时、赏花采茶、品味春信……这不只是天气转暖后的出门走走,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的延续。
畅叙乡情,共赴传统文化之约
“打卡”明清海防重镇碣石古卫城、观赏特色民俗文化节目展演、参与妈祖祈福文化活动……近日,第一届海峡两岸民俗文体汇在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古卫城启动。来自海峡两岸的3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畅叙同胞亲情乡谊,共赴一场中华传统文化之约。
传统文化让历史街区焕发勃勃生机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人们对‘和’的美好期待。”3月的江苏苏州,春意盎然。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团和气”馆,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向游客介绍道。
当50公里徒步遇上千年醒狮:一场传统文化与城市活力的跨界对话
佛山城发全程总冠名的“美丽佛山 一路向前”2025佛山50公里徒步活动进入倒计时。开走在即,记者向主办方了解到,这场被誉为“佛山人的城市嘉年华”的全民运动盛会,今年以更具创意的姿态亮相——佛山传媒推出“功夫喜狮”系列徒步文创产品,将佛山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运动精
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经济价值共振 杭州望江街道举办文旅融创沙龙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举办文旅融创沙龙,汇聚非遗传承人、高校教授、文创企业、文化主理人等领域20余位代表,共商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创新路径。活动由杭州市文化特派员涂文军牵线,通过跨界对话形成标点符号“缺少成对非遗+万物”创新方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生命力
山西弘扬丰富传统文化 古建筑游强势出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两会于上周在北京闭幕),众多全国人大代表聚焦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并就通过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国家最新公布!陕西23人入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调要积极培养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守护者、传递者。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目的是保护重要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骨干,鼓励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促进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

942人!文旅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精彩邂逅——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见闻
春回大地,“羲皇故里”天水再次迎来四海宾朋。3月15日,作为天水文旅嘉年华——2025年春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在天水市秦州区龙城广场拉开帷幕。

曲阜深化校馆合作,拓展传统文化育人空间
3月11日,在古朴典雅的孔府枣槐轩,曲阜第二届中小学师生古文字书写篆刻展向游客开放,在205件(方)作品中,书法作品彰显了甲骨文的古朴神秘,金文的庄重典雅,篆书的婉转流畅,展现出古文字独特的形态与意蕴;篆刻作品刀法细腻,印文古朴典雅,既传承了传统篆刻的精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