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全国两会上的文旅好声音

旅游资讯 20 0

🎙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这些 “文旅好声音”既回应大众对“诗与远方”的期待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一起来听听

“过去两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入境旅游的便利化政策措施,入境游客特别是外国入境游客实现超预期增长。在此基础上,如何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游览体验,成为当下的一个重点。”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推出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散客友好型城市,更好满足外国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戴斌进一步解释说:“目前,游客入境之后,去哪玩、怎么玩,是各地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往我们在国际旅游宣传推广过程中,会更加重视省级层面,对于具体的城市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然而,省级层面相对较难在游客心目中留下一个清晰、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标识,反而是城市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围绕外国游客、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等不同群体的入境旅游需求,我们应建设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戴斌建议,“围绕外国游客的需求,重点打造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西安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港澳同胞的需求,重点打造深圳、珠海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台湾同胞的需求,重点打造厦门、福州、南京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海外华人华侨的需求,重点打造泉州、江门、潮州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应进行顶层设计,并指导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戴斌表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体系的日益完善,外国游客中的散客越来越多。“散客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服务会有更多细节上的要求,所以建设散客友好型城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酒店提供行李托运服务、在集中的商圈设立各种尺寸的行李寄存柜、完善城市内的免税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等。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散客能够在中国体验自由行走的便利,有更好的观光和消费体验。”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塑文艺创作生态的当下,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表示,文艺工作者应以开放姿态拥抱AI新技术,把新技术运用到艺术创作与艺术表达中,同时坚守人文精神内核,在AI时代探索艺术创新与人性温度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杨俊说,生成式AI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从智能编曲到虚拟现实舞台设计,从剧本大数据分析到数字文物修复,新技术正在突破传统创作边界。目前在舞台、舞美呈现上,AI新技术已大范围运用,如西安大型秦文化沉浸式主题演艺《赳赳大秦》,其舞美效果能带观众身临其境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河北廊坊的“红楼梦”大观园能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AI不是取代艺术家的对手,而是激发灵感的伙伴。”杨俊以湖北省歌舞剧院运用AI复原楚文化纹样的实践为例,说明技术如何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楚文化青铜纹样以繁复神秘的蟠螭纹、云雷纹著称,但历经岁月侵蚀,大量出土文物纹饰模糊难辨。研究团队联合武汉大学数字考古实验室,对湖北荆州、随州等地博物馆馆藏的3000余件青铜残片进行高精度扫描,构建起首个楚纹样多维数据库。AI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纹样构图规律,结合战国时期纺织物、漆器纹饰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实现残损纹路的智能补全与立体还原。

如今,文艺工作者、演员、文艺家创作上几乎都离不开新技术赋能,文艺家要敢于挺进互联网,利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强大工具。这个工具我们不用,别人会用。作为文化大国,中国的文艺工作者要有拥抱AI技术浪潮的自觉,让它为宣传文化阵地服务。

杨俊说,AI技术在不断迭代更新,今年初我国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其功能之强大,震惊世界。文艺工作者要关注新技术的更新,不要恐慌,要学会与新技术共存,这方面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太多,我们要提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让AI技术融入艺术表达,我就用过‘豆包’,它是一款支持搜索、写作、文档分析、绘画的全能型AI助手,对戏曲创作可以进行一些参考。”杨俊说,AI技术还可以参与剧本创作,可以辅助编剧对剧本结构进行优化,对剧中人物关系进行设计。AI技术在文艺领域进入最快的是演艺舞台,今年央视春晚就有一个人形机器人手持手绢跳秧歌的节目《秧BOT》,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AI可以辅助演员设计表演动作,它有开放式的思路,可以打开演员的视野,延伸演员的想象力,人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总有创意是演员想不到的。

不过杨俊也提醒,人的灵魂与思想表达的部分AI难以传达,特别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人形机器人要做到还有差距。去年火遍全球的《黑神话:悟空》,今年初爆火的动画电影《哪吒2》,动画设计既应用了AI,人物设定也吸收了许多传统戏曲元素,包括人物的念白、身段、唱腔,都是我们戏曲独有的。

面对AI创作的同质化,以及对创作者创作能力的不利影响,杨俊建议文艺家要主动拥抱AI新技术,同时也要保持人文精神,避免被技术异化。她认为文艺工作者需保持清醒认知:“算法可以模仿笔触,但无法替代艺术家的生命体验;算力能够生成旋律,但难以复刻创作者的心灵震颤。”她建议建立AI文艺作品评估机制,防止技术滥用导致的文化空心化,呼吁在文艺评奖、职称评审中强化人文价值导向。

“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文艺家一定不要逃避和排斥,一定要面对它、接受它,与它共存,做到掌握它、运用它,成为它的主宰者。”杨俊说,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有应用新技术的文化自觉,在智能浪潮中锚定人文坐标,让技术真正成为传承文明薪火、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

20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带领团队修复有字及无字简牍18万余枚,占全国同期出土简牍的80%以上,目前,该团队正在湖北荆州、湖南长沙、南昌海昏侯、云南昆明、青海西宁等地开展简牍修复工作。

荆楚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长江文化的重要承载区。湖北文物资源丰富,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纪南城楚国都城遗址、曾侯乙墓的精美编钟、熊家冢的规模宏大的车马阵,荆州、云梦的珍贵简牍等,每一处遗迹遗产都承载着荆楚大地的历史记忆。

方北松说,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云梦县博物馆,仔细端详着一枚简牍,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道:“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这一画面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因为总书记观看的这枚珍贵的简牍,正是我们团队精心修复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使我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在肩,”方北松说,“作为文保工作者,我们一定牢记嘱托,不让那些凝聚祖先智慧、民族历史的鲜活史料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耐心重现文物光芒,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荆楚文化精神,蕴含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抚夷属夏,开放包容”的融合精神,也是打造长江文化高地的核心内涵。方北松认为,打造长江文化高地,是我们在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宏伟目标,它与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紧密相连。“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独特优势。”

为此,方北松建议加强长江沿线省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长江文化节、长江文化论坛等活动,整合长江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长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以文化为纽带,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汇聚湖北,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我也衷心希望更多人关注文化发展,参与文化建设,共同书写荆楚文化和长江文化的新篇章。”方北松表示。

“去年我提交的《关于扩大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补助范围的建议》,湖北省财政厅和湖北省文旅厅非常重视,组织专题座谈,已争取从省保资金中解决一些地方博物馆展览提升工作经费。”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说。

在武陵山腹地的来凤县,黄林工作近40年来始终保持着“文物安全守护者”的本色。该县漫水乡渔塘村有着丰厚的红色底蕴。1935年,一支红军队伍曾在这里打击土豪劣绅,并建立农民协会,在此整编后踏上长征路。2023年,黄林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部分历史建筑本体保存状况不理想,周边环境不协调,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限制了其红色教育基地功能的发挥。经多方争取,2024年3月,来凤县漫水长征文化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每隔十天半月,黄林就要到施工现场看看。他反复叮咛:“农民协会旧址布展要尊重历史和原貌,原汁原味呈现历史。”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林的履职半径早已突破所在县域。过去一年,他的调研足迹遍及湖北、甘肃、湖南等省的十多个文保单位,记下大量调研笔记,这些实地调研为他今年即将提交大会的建议打下了基础。

2024年,黄林还10余次走进来凤县机关、校园、社区、企业和乡村,把全国两会精神传递到武陵山深处。“黄林代表宣讲接地气,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翔凤镇花园堡社区党委书记连芳说。

代表履职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又要心系民之关切。

“今年的全国两会,我将带去仙佛寺石窟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利用以及恩黔铁路、安恩张铁路、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等7份建议。眼下,正字斟句酌地打磨呢。”黄林笑着说。

从文保现场到田间地头,黄林始终践行着多重使命。但无论哪种使命,“代表二字,前面永远站着人民。”黄林说。

来源/湖北文旅、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

编发/湖北文旅

👀

今日话题

你关注了两会的哪些文旅好声音?欢迎点赞、在看,并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