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在云南保山,徐霞客又断粮,他索性去乾海子游览,途中拜访马元中兄长马元康不遇。谁曾想这天,徐霞客无意在玛瑙山巧遇马元康,吃着山珍赏美景,简直是神仙日子。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初六,天色阴沉。徐霞客吃了麦饭,从大寨后涉过一条小峡谷,向西上坡。
坡东峡谷并列,紧束如门,门内溪水仍往南流,山坡峡谷都很平缓。他想探究乾海子,就从峡中一直往北行。小径渐渐被遮蔽,水流渐渐缩小。峡中小埠层层累累变成圆珠状。他翻过北边,见西边壑谷下嵌,中间圆得如环绕的城墙,但谷底非常平坦,这是乾海子了。
他急速赶到峡下,抵达海子北边,北面山麓间,一眼泉水涂涂流淌。海子东西山麓上,茅屋背靠山坡面临海子。他沿山麓进入西麓上的茅屋。这里的房屋全都在屋前横了重叠的木头,出入都要越过木头。村里人都不懂汉语,见人就走开。房屋侧边的小溪往南流进海子中。
海子荒草青青,大处约千亩。地下的草和土结成漂浮物,也有溪水流贯其中。因土不积水,不能耕种。人走过时,用脚震动地下,数丈以内都会摇动,牛马就水草放牧的,只可在岸边,站在海子中央停久了,就下陷不能起来,所以居屋全濒临海子四周,村民只在山坡耕种,种满麦子,没有近水垦成稻田的。
他靠着西边山崖往南行,西边山崖下荒芜的海子中,有一圆形清澄的水池,大处直径一丈多,圆如镜。水澄澈晶莹,非常深,称之龙潭。池子在平坦的荒草中,唯独不被丛生的草遮蔽,不知怎么回事?
西南隅茅屋很多。村南侧边,有水从石崖下流出,汇成小溪往东流注。他走近小溪,想从荒草中涉过溪水。他一接近水边荒草和土地,就交相下陷,四周摇动。于是他绕道上登西边山湾,绕到石崖之上,紧靠南山向东行。
东峡中横木架桥,桥下流水涂涂,北边海子的菱白蒲草顺流而出,冲破峡谷往南下坠,山峡非常狭窄,只用一根木头就能架桥过河。
他越过横架的木头,再上坡,登上东冈,沿山脊上往东南。海子所在的山窝,丛林重重遮蔽,山崖中水声轰鸣不绝于耳。前方东西两列山,伸开手臂交相展开,宽广的峡谷往南延去,桥下流水屡次高悬着从山崖上倾泻而下。他沿东山,瞰西峡,往东南,转向南下走。
忽然一所房屋盘踞在坡上,茅草盖顶,但屋檐高大窗户明亮,树木环绕着屋子,不像大寨、海子各处的茅屋。他姑且进屋打听地名,得知就是玛瑙山。房主人马元康衣冠整洁地出来,作揖敬客。徐霞客过去知道有座玛瑙山,他觉得那是扶杖漫步经过的地方,却不知是马家居住地。马元中曾给他说过他的兄长在等他,他以为就是九隆池后山的马家庄,却不知他家有玛瑙山的住房。
这里的山全是马家产业。马元康一见他就审视着说:“是徐先生吗?”
徐霞客问他凭什么知道的。他说:“我兄弟谈起过您。我盼望您很久了!”原来马元中到省里应试时,事先送信嘱咐他去马元康所住的地方就是玛瑙山,而不是九隆池后山的马家庄。马元康立即挽留客人,杀鸡做饭,引见了他的两个儿子。杳渺霭霭的深山中,几乎没有人迹,徐霞客却遇到如此知己,如同遇见神仙!
下午,徐霞客和马元康从房屋西边下坡到峡中,再转向北,峡中有流水,众多危崖藤条树枝倒覆。垂挂着拳曲的枝条,倒着横着交缠在一起,颇有氤氲之气。
马元康命人去临近山中找来一筐树蛾,那是生长在树上的菌子,菌色黄白,与木耳相比却有茎有枝,与鸡萝比较则不是生在土里而是长在树上,真是奇异的物产。
马元康告诉徐霞客:“山中的三级瀑布,以最北边最优美。因山崖崩塌道路断绝,全然不能走。”他便命仆人割草开道。他们重新上坡,来到他屋前,他们指点着四面群山,审视着周围的山势。
马元康烧好茶,命仆人上酒,徐霞客吃极尽了山间人家清素的山珍,回想起昨夜那糙口的麦饭,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