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巴拉山脚下江塘村感受普通村落的和美幸福

旅游资讯 11 0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傅强

金秋时节,从拉萨市向西南一路沿着拉萨河、雅鲁藏布江岸行驶,河谷中绵延数十公里的人工林由绿渐黄,灿灿金黄与蓝天碧水描摹出一道高原壮美秋景,如此美景一直延伸到岗巴拉山脚下的山南市贡嘎县江塘村。

“过去,咱村一到秋天风沙漫天,土地沙化严重,粮食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是全县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全村326户,其中三分之一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江塘村党支部书记达娃群培介绍,如今雅江南岸数千苗荒滩上柳绿成荫,全村在荒坡上新平整土地2000多亩,发展起苗圃和苹果园,农业科技普及率逐年提高,青稞亩产达到1200多斤,村里还发展起了砂石厂、面粉厂、洗车厂等多种经营,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000元。

“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变得更美了。”达娃群培感叹。

江塘村位于国道349线上,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岗巴拉山就是羊卓雍措,每天前往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午时,几辆旅游大巴车停在了村头一家旅拍店门口,老板次仁多吉正忙碌地为客人推荐合身的民族服饰和配饰。“每位游客可免费挑选一件民族服饰前往景区拍照,我们只对选择较为贵重的配饰收取一定的费用。”次仁多吉告诉记者,虽然盈利不多,一年下来纯收入也有两万多元。

今年30岁出头的次仁多吉,也曾对未来感到迷茫。“这一切要感谢村里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让我明白了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奋斗!”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目前江塘村仅从事旅游产业的就有40多人。

要想发展,还得从转变群众观念入手。江塘村两委班子组成了由村干部带头、各小组组长参与的工作团队,每年定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法治宣传、农技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村里还专门组织宣讲员进行会议精神传达宣讲。

正值秋收季节,在村里一家甜茶馆,江塘村5组组长兼宣讲员旺堆,趁着晒谷子的空闲,悠闲地喝着甜茶,三五村民团团围坐在他的身旁,一边喝茶一边热烈地讨论着。经过县里一周的培训后,旺堆用十多天时间向村民认真传达和讲解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旺堆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十分关心,茶余饭后总有村民带着疑惑来求解读。小茶馆里,人越聚越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起了身边的变化。

“喝着茶,听着政策解读感觉很好,现在咱农村生活质量上去了,精神文明更要跟上去。”村民巴桑笑呵呵地说。

宣讲员不管是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还是在茶馆,只要大家有空闲就在一起交流,村民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群众真正懂得了“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的道理。达娃群培说,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村里建起了图书馆、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了“道德讲堂”示范点,内容包括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等,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后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全村摘掉了“贫困帽子”。

走进江塘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集中的第8组,由政府统一修建的扶贫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胡同深处便是达珍的家。2009年,达珍的丈夫因意外事故瘫痪,家中唯一外出务工的“顶梁柱”倒塌了,只会干家务的达珍不仅要筹医疗费用,还要供俩孩子上学。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参加了全县组织的厨师培训班,并通过小额信贷开办茶馆,生意越做越好,最终她不仅还清了贷款,还脱贫致富。她先后获得了“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奋进奖”“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奖项荣誉。

“在村里举办的‘道德讲堂’上,当我第一次听完达珍讲述自己的经历,我被感动得落了泪。”8组村民索朗多吉说,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自己接受了道德的洗礼、感受了道德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靠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决心。通过贷款,索朗多吉在村里开了一家旅馆,“过去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和商机,有点能力的都去外地打工。现在村子热闹了起来,只要勤奋努力,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

宽阔的柏油路从村子中央穿过,马路两旁旅馆、餐馆、超市、旅拍店一家挨着一家,一个崭新的村镇正在悄然兴起。江塘村,正向着和美幸福现代化的新农村迈进,村民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生活的自信。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8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