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接上一回,看到富池电排站附近的富水河入江口水位极低,甚至有些断流,虽然知道这只是富水河流经富池镇的河道其中之一的入江口,心里还是略微有点失望。毕竟与丰水期的激流涌动相比,无疑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还有一处更加宽阔的河道也是入江口,也就是富池大闸的地段。在这里,又会呈现怎样的场景?
1. 到达了富池大闸
富池大闸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拥有10孔闸门,是富水河排水入江的主要通道。多年来,也一直承担着汛期防洪的重任。
桥上连接着城镇里繁忙的一条马路,这条通道的车流量不小。道路两侧都有马路牙子,方便行人通行。如果不了解来龙去脉的细节,坐在车上经过这里转瞬即逝,眼里看到的只不过是低调普通的一个水利设施,从建筑的外形上看,符合多年前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而已,从而错失了更加精彩的画面。
前面的帖子描述了富水河2号入江口的情况,对比地图,当前的富池大闸处在红色圆圈的标注点,在这里能够看到1号入江口的情况,至少比2号应该宽广些。
2.富水河低调却很重要
富水河的体量到底如何,单单看看挂名作为它的河长,是些什么级别的领导,相信对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应该有比较宏观的感受。
看看附近的标牌,大闸的管理单位、富水河日常流量、水位,基本都一目了然。江河湖泊给人带来的感觉很神奇,风平浪静时,让你觉得岁月静好,在你的心头泛起阵阵涟漪;一旦惊涛骇浪,大自然的能量也会让你疲于应付,让你不寒而栗。
在长江中设置类似的缓冲区,更多的是为了缓解上下游之间的纠纷或争议,诸如用水、排污等方面。这里地处两省交界的位置,所以需要更高层面的机构牵头协调。
大闸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责任重大,因此管理要求也很严格,在桥头立碑明文警示,避免在周围出现方案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
站在大闸的桥上,首先来看看通往长江的一侧。这段港汊不算长,很快就到了前方不远处的长江江面了。在出口处用两艘船形成了一道屏障,估计是刻意封锁住,暂时不让其它船只接近大闸。两边的驳岸护坡上,还能隐约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刻度的水位留下的印渍。下方还有位兴致勃勃的钓友正在垂钓,根据环境判断这的确是个理想的钓位,不过按规程这些区域应该是严格禁止的,对水利管理、对自己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从长江的一侧来打量整个大闸,港汊的水量和宽度,都要大于上次看到的电排站那边的入江河道。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符合对于枯水期的河流的常规印象。
3.在富池大闸上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再来看看大闸在富水河的一侧,如果不是看到富水河被自然而然地拦在远端,完全分辨不出当前这个规模庞大的建筑工地,其实是在河道中的作业。
正好趁着枯水期,整个大闸和隔堤正在建设加固,一幅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画面。一旦实施到位,期待下一个汛期能够立见成效。
透过闸口可以看到有很多钢筋水泥的建筑体,相信因为这些凝聚人类智慧的材料的加入,能够让整个工程变得更加可靠。仔细看,有些物件的造型,仿佛就是现代科技中的传感器。
闸门的提升和关闭,还是采用传统的钢索,上端应该是有类似滑轮组织,可以更加平稳地控制动力系统。估计在后续的改造中,也会逐步加强甚至更换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来保障可靠性。在多年前的艰苦条件下,一旦汛期,闸门的内外水压特别大,洪峰湍急,提拉闸门时的节奏是个考验。类比一下,试想在流量很大很深的水池中抽拉一块钢板,需要多么大的能量和技巧。富水河历史的漫长记录中,曾经出现过水库开闸泄洪,结果在提升闸门的过程中,数吨重的钢闸门直接被洪水水流冲击造成扭曲,最后不得不开启更多的闸门,形成被动局面。
大闸更多的是根据内外水位来进行排泄调节,是一种自排行为。一旦需要将水位低的一侧排到水位高的一侧,就有些力不从心,需要依赖前面提及的电排站的配合。所以,大闸和电排站,作为富水河流经富池的两段入江口的河道,是唇齿相依,互相依赖的。阳光下的富池大闸,建设工地上的红旗迎风招展着。和数十年前建设之初一样,它又一次接受着劳动者们对它的改造和呵护。期待下次丰水期过来,能够一睹它在水中稳如磐石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