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江山旅游辉煌丨“唤醒”古民居 留住古韵乡愁

旅游资讯 14 0

近日,在张村乡先锋村130号黄大谋故居修缮现场,数名施工工人有的忙于房梁支撑加固,有的忙于外墙修缮,有的忙于拌灰和泥,一片如火如荼的“会战”景象。

市文旅局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干部杨逸介绍:“在古建筑修复的时候,我们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把这个柱子三分之一以下受潮腐烂的部分剔除,用新的木材墩接起来。在实际操作时,我们选择了榫卯结构,保障建筑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随后还会在颜色上进行做旧处理。”

黄大谋故居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广东提督黄大谋的出生地。整体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06平方米,二进一天井,三开间,左右设厢房,三合土地面。先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说:“这栋建筑保存较好,可惜的是上世纪90年代村民修建住宅的时候,破坏了一侧厢房及部分天井。因为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在常年雨水及潮湿气候的侵蚀下,屋顶已经坍塌,所以我们这次向市农业农村局申请了先锋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黄大谋故居修缮项目,获得了160万元资金补助,对古民居进行修缮,整个项目预计今年11月底完工。”

修缮工作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对古民居进行系统性的修复还原,赋予历史建筑新的生命力。杨逸指着正在修缮的山墙解释:“墙体修缮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按照原工艺、原做法去修缮,例如这幢古民居修建的时候采用的是清水砖墙,我们就要用清水砖墙的工艺进行修复;二是要恢复粉墙黛瓦的建筑风貌,墙体进行抹灰,也能更好地保护墙面。”

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类似的古民居在江山还有很多。目前,江山市文保单位共有120处,其中国保3处、省保13处、市保104处。如何在保留江山特色文化的同时,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近年来,市文旅局以点带面统筹推动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探索传统村落与文化、生态等综合资源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呈现这些建筑的历史原貌,“唤醒”这些沉睡的文化遗产。

与黄大谋故居一样,坐落于虎山街道溪东村的王氏宗祠也迎来了“新生”。据了解,江山溪东王氏宗祠为清代建筑,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前后由三进两天井组成,一、三进两边用五花山墙,左右有厢楼或厢房,天井较开阔,地面用鹅卵石铺设成瑞兽图案。此次修缮缘于屋顶漏雨、排水不通畅以及部分柱子霉烂,修缮工作于今年5月开工,预计年底前完工。杨逸说:“除屋面翻漏、四周疏通排水外,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恢复原本江山地区的建筑风格。因为在上次修缮中,门楼部分的屋脊是采用浙江临海地区的飞檐尖角的风格,我们去掉了尖角,恢复成江山本地区比较收敛、庄重沉稳的风格。”

不可移动文物是江山地域文化鲜明的标志和丰富的表情。2024年,江山市计划完成不可移动文物修缮10处。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江山市开展文物普查,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通过修缮古民居、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加大文物合理利用等举措,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