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华
我曾与祖母屋后那片繁茂的竹林朝夕相伴,深深感受到一株竹就是一个强健的生命。离开故乡多年,那片魂牵梦绕的竹林一直珍藏在我心中。前不久,我有机会走进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亲身体验井冈竹的风采,那青翠伟岸的身姿如故人一般一下子闯进我的心扉。
那天,旅游专车驶进井冈山景区,我们坐在车上,沿着盘山公路环绕而上,漫山竹林叠翠,遍野竹影婆娑,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姿容:有的拔节风生,有的婆娑吐瑞,有的疏枝摇曳,有的清秀挺峻。林林总总的井冈竹层层叠叠,云雾飘来,犹如大海翻滚着绿浪,又好像少女罩着一层薄纱,袅袅婷婷,相依相偎,楚楚动人。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小时候在课文里读到的这段文字不再抽象。我无法按捺满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美的井冈竹!”
为我做向导的江西姐妹翌君热情地介绍道:“井冈竹多为毛竹,是我国特有的禾本科植物,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我凝神眺望眼前这闪烁着生命光辉的浩瀚竹海,蓊郁连天,葳葳蕤蕤,青翠欲滴。看脚下的土地,尽管植被丰厚的大山表层,看不到坚硬的岩石,但我知道表层泥土下必定是坚实的岩体。井冈竹就是靠脚下一点浅显松软的土壤让根系顽强伸展,向着崇山峻岭,向着悬崖峭壁,向着深涧幽谷,向着茅丛石缝,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存地盘,用不怕僵硬、不怕障碍、不怕环境恶劣的披荆斩棘的精神,将一种超尘拔俗的生命在大山中铺开,并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拓展延伸。
翌君用自豪的语气说:“井冈山人民以竹为荣,以竹为镜,从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到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书写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优美乐章。”翌君的话还没落地,车厢里几位中老年旅客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我们的聊天。
有的说,当年的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要储备粮食只有从附近的宁冈、永新、遂川运粮上山。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内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下山挑粮运动,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朱德的扁担”故事。有的说,战争年代,部队少盐缺粮,当地百姓将盐米藏在竹筒给部队送去,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有的说,竹筏是极好的交通工具,凭借几块竹板一根竹篙送军情。有的说,长矛、刀柄、斗笠、旗杆,哪一样能少了毛竹?!还有的说,井冈竹无言,但生来多情重义。迎接红旗时激情昂扬,目送英雄队伍踏上新征程时,又是那么庄重深情,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双真诚而专注的眼睛。
井冈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世人显露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一件件,一桩桩……如数家珍地道来,不仅仅是重温革命历史情怀、重拾峥嵘岁月的记忆,更是从中国革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出发,做一次深刻体验和前瞻思考。赏竹、议竹、赞竹,不知谁唱起了《井冈翠竹之歌》,大家不约而同地应和了起来:“哎呀唻……井冈山竹子青又青,井冈山竹子呀翠生生,领袖和我们在一起,领袖和我们心连心(啰)。”婉转悠扬的歌声飘向窗外,漫过竹海,回荡在井冈山上空……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就这么一句,就足以打动人的心灵了。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这井冈竹用忠诚与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的圣洁,保留了革命的火种。挺拔苍劲的井冈竹,让我读懂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当硝烟退去,井冈竹依然青翠,依然稠密。漫山遍野的井冈竹没有居功自傲。它们走进农家小院,走进工厂,甚至沿着满山环绕的细长滑道,一路欢唱着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踏上迢迢征途,为祖国建设,为井冈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作出新贡献。
即将结束一天的旅程,我用恋恋不舍的眼神与井冈竹告别。一株株蓬勃坚韧、迎风招展的悠悠翠竹,仿佛张开双臂,冲着我微笑。我与井冈竹仿佛有着暗暗约定:不久的将来依然相见在深秋。我珍重地采撷一笺刻着历史风云的竹叶,夹入心爱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