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促增收,“大熊猫+生态产业”亮相2024成都世园会闭幕式

旅游资讯 10 0

10月28日,在成都世园会闭幕之际,“取之自然,永续共生”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产品推介活动在主会场同时举行。宝山红茶、崇州蜂蜜、川熊猫竹笋……多种多样的生态产品不仅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片区的美景、美味、美物,更展示了绿色经济的魅力。

多年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还是村民“靠山吃山”的伐木场、采矿场。如今,各村落已经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探索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里生态环境好”“蓉漂”扎根大熊猫国家公园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是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辐射区域。

在四川宝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千亩茶树随风轻摆。远处,苍翠的山脉与蓝天相接,近处,是一片片修剪整齐的茶树与散落其间的新鲜草屑,让人仿佛看到了下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

这片茶园的经营者徐世洪是一位资深“蓉漂”,他1975年出生于福建武夷山星村镇茶乡,从小受家族制茶熏陶,16岁便跟着家乡茶师学习做茶,擅长乌龙茶、红茶制作。

为何选择来到成都创业?徐世洪笑着说,“因为爱情认识成都,因为茶留在彭州。”

十几年前,因为爱人,徐世洪来到了彭州,精通种茶制茶的他偶然发现宝山漫山遍野都是老茶树。“这里生态环境好,海拔高、温差大,空气、土壤和湿度都为茶树提供了好的生长条件。”徐世洪说,“并且,彭州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重地,但这些茶树由于当地产业变迁,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无人问津。”于是,他找到宝山村党委书记,建议将宝山老茶树打造出产品和品牌。

经过反复论证,宝山村流转了600亩龙门山茶树林,新开发引进120亩福建精品茶苗,于2014年成立了宝山茶厂,由徐世洪担任茶厂技术专家和管理者。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公园内生态产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大的平台。成都片区统筹整合地方资源,培育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品牌,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实现产品生态价值,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宝山红茶成为第一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证品牌。“现在茶叶的供应在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找到差异化。而我们的产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就是我们与其他产品的差异化。”徐世洪说。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资料图

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产品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增长3万至5万元

位于崇州市羊马街道的四川健生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蜂蜜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四川健生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贤强说,大熊猫国家公园有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为蜜蜂提供充足的采蜜条件。“同时,油菜、水稻等农作物通过蜜蜂授粉,能够大大提高产量。所以蜜蜂生产蜂蜜,一方面维护了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发展了生态产业。”

不仅如此,公司还开发蜂蜜柠檬水、小青柑水、蜂花粉、蜂王浆、蜂胶等特色产品;同时,结合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策划蜜蜂养殖体验区、蜂蜡唇膏蜂蜡口红DIY、花田火锅等以蜜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杨贤强介绍,公司带动了周边超过500户村民参与产业链中。“目前公司年产值达到了一亿余元,每年销售蜂蜜2000多吨,蜂王浆4吨,蜂胶1吨多。”

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的“川熊猫”竹笋也是有名的生态产品。四川省旺达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廖晓艳告诉记者,公司在龙门山脉发展了3万余亩的竹笋基地。“龙门山脉气候独特,且大熊猫国家公园远离城市,生态环境好,我们的竹笋都是有机竹笋。”

廖晓艳介绍,除了消费者在市面上购买到的深加工竹笋产品外,公司的竹笋还供应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她告诉记者,“大熊猫喜爱的竹子”这一名头,也让村里的竹子销量越来越广,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回村种竹子。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我们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让周边居民实现共富共享。”廖晓艳介绍,截至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已建成有机食品笋用竹基地近5000亩,年产竹笋5000余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到5万元。

▲大熊猫 图据图虫创意

依赖传统林业经济的乡村向生态保护与旅游服务经济模式转变

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入口社区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宝山村的11年间,徐世洪看到当地原本以矿业为主的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蓬勃发展的生态产品和乡村旅游。“自从大熊猫公园建立后,入口社区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入口社区旅游,他们都称赞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

徐世洪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许多村民开始涉足民宿经营,并将自家农产品打造成特色旅游商品出售给游客,从而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服务业的成功转型。“从单纯依靠土地耕作到现在拥有稳定且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生态产品、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也促使当地居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获得高质量产品和高收益的基础,因此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保护。”徐世洪说。

廖晓艳对此也深有感触。她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竹林不仅成为自然美景的一部分,更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生计方式。昔日简单的竹林如今已成为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尤其在竹笋生长季节,游客们可以游玩,还能在现场烹饪新鲜的竹笋,这为当地居民创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通过采用先进的生态监测技术和可持续管理方法,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长期有效保护。同时,推出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如生态体验之旅、环保教育课程及特色纪念品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首批获得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批复的11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中,成都片区共有9个。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本地生态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