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福祉与民生保障同频共振

旅游资讯 10 0

文/吴炳贤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逐渐成为我国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亮点。国家公园不仅承载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任,也肩负着保障民生福祉的使命。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集体林权占比较大,辖区内的茶业、竹业、旅游业对自然资源依赖强,且森林经营类型多样复杂、主体多样,管理难度颇大。因此,如何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中取得平衡,确保民生稳定与提升,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武夷竹海 黄海 摄

最严格保护下的百姓权益保障

“老百姓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比如,你不让我种茶,那得给我一条出路;你不让我砍林子,就得把林子赎买掉;你把我的林子列为生态公益林,那补贴就得提高。”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负责人廖传平说。

成为国家公园后,保护更加严格,如何维护老百姓的权益?首先靠补偿。

“于是,我们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设定了11项生态补偿内容。”廖传平说。

该机制出台后,对园区内129.29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从2020年起,补偿标准每年递增2元/亩,2024年已达到32元/亩(比区外多9元/亩)。对5.38万亩天然乔木林,按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给予停伐补助。在林农自愿的前提下,对重点区位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生态补助等方式进行收储,并参照生态公益林管理,累计收储1.39万亩。对7.2万亩毛竹林实行经营管控,并给予一定补偿(每年每亩118—149.5元)。对主景区内7.76万亩集体山林所有者实行补偿,补偿费随景点门票收入增长比例递增,平均每年支付318万元。

“生态公益林补偿我们全村一年每人可拿4000多元。”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主任李永水表示。

“砍毛竹风险很大,用工又贵,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一二十年都不够赔,而且平均利润也在130元/亩左右。实施地役权管理后,经营管理权归国家公园了,林地、林木所有权还是我们的,只是不能砍毛竹、挖冬笋。国家公园每亩给我们补贴118元,比自己去砍毛竹卖更划算。”建阳区坳头村居民张垂仁说。

“这个机制很管用。通过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牺牲的地区和民众进行补偿,初步建立起以资金补偿为主,技术、实物等补偿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现在到老百姓家里面去了以后,他们很支持我们现在的商品林赎买、林木收储和生态补偿。”廖传平说。

通过落实生态补偿,既服务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又保障了国家公园内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既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有获得感,又让武夷山的生态空间更加稳定、健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传统产业迈向更高台阶

“这个地方的村民要生存下来,要形成和谐状态,就需要产业支撑。”廖传平说。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茶叶一直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家庭收入的贡献超过60%。武夷山国家公园内80%以上的社区以茶叶生产为主,毛竹生产次之。所以,武夷山的产业支撑离不开茶,这“一片茶叶”怎样做强做大,至关重要。

“发展产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可持续,要从长远考虑,要引入生态和绿色发展理念。所以我们每年都安排预算,免费提供大苗给茶企茶农种植,通过龙头企业带头,目前‘茶-树’间种型生态茶园逐渐被大部分茶农接受。”廖传平说。

2021年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园企联建,无偿提供珍贵树种苗木,鼓励和支持茶企、茶农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2360多亩。

“在茶园里引进树种,建设生态茶园,能更好地减少水土流失,美化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茶叶质量。”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说。

“除种树外,还可以种些草、大豆、油菜花。比如,大豆本身有收入,而且割完豆杆后,梗留在地里能做氮肥。这些植物可以解决茶叶所需氮、磷、钾的问题。另外,大豆有个特点,种完后,虫子去吃大豆,就不会去吃茶叶,从而保护了茶叶。所以我们通过积极宣传引导,目前茶-草、茶-菜间种模式生态茶园也很受老百姓欢迎。”廖传平说。

此外,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武夷山市政府开展违规用肥用药等专项整治行动,运用无人机进行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保护,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不断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区内共有茶叶种植面积51817亩,有工商登记的茶叶企业98家,个体工商户220家,年茶产业总收入超亿元。

除建设生态茶园外,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还积极发展毛竹产业和旅游业。按照《武夷山国家公园毛竹生产经营管理规定》,引导竹农开展丰产毛竹林定向培育,支持毛竹山场机耕道路改造提升,加强毛竹采伐管理,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辖区内共有可经营的毛竹林面积12.7万亩,年竹产业总收入超千万元。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施景区设施升级和免门票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开通月亮湾、先锋岭、大竹岚等11处科普观测点,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目前,辖区内现有民宿79家,酒店5家,年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营业收入约0.15亿元,另有餐饮企业11家。在免门票的情况下,2023年主景区共接待游客448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9亿元,公开择优招聘竹筏工、环卫工、观光车驾驶员、绿地管护员等共1250人,年平均工资8.65万元/人。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强化产业准入,打造生态茶业、竹业和旅游业,既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安全、环保的优质产品,又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让他们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受益。

​△生态茶园

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武夷山国家公园不仅是珍稀动植物的家园,也是周边社区居民生活的乐土,分布着29个行政村,涉及4.5万多人。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社区环境卫生改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努力为居民和游客创造一个整洁、美丽、宜居的环境。

“我们每年挤出上百万元资金帮村民做卫生,虽然村民个体都很富,但是村集体还是比较困难的,在做这种公益事业方面村委资金还是比较紧张,所以我们就出钱帮他们清理卫生,让村民从生活环境变化中切身感受到国家公园的不同。”武夷山国家公园协调部负责人应佩文说。

“要让村民支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就得让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感,所以我们来的时候动了很多脑筋。但是资金是瓶颈,我们想尽各种办法,通过项目带动,争取国家发改委投入,环境整治上污水处理投入2000多万元,这个项目做完后,村庄整洁了,我们的自然环境漂亮了,否则污水直接排到九曲溪,环境肯定好不了。”应佩文说。

设施建好后还要管护。自2021年起,每年安排人居环境保护补助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国家公园内28个自然村的公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护等支出,解决居民聚集地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此外,还加强民生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坳头村景观提升工程,配合推进星桐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开展社区外立面改造试点,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4年,我们组织国家公园所在地政府申报环境整治项目15个,计划投资9890万元,申报国家公园示范村建设项目14个,计划投资13500万元,相关项目已按程序报批储备入库。”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计财规划部部长郭永忠表示。

“我去过那么多地方,但是没有一个地方让我感觉像武夷山一样,特别干净,地上一丝灰尘都看不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调查调研的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和向城说。

“除了改善辖区内的社区生态环境外,我们还将国家公园的文章外做,配合地方政府划定了约4252平方公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协助申报环带项目投资2.63亿元,支持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邵武市水北际头至肖家坊将石路面提升改造、251环线5G全覆盖建设、光泽县圣农展示馆建设、邵武生物研究与开发观光基地等项目建设,有效增加居民收入,让国家公园的保护效益外溢。”郭永忠说。

通过服务社区建设,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态环境和社区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发展成效还延伸到区外,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完美融合。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4年10月号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生态 武夷山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