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攀登半壁山山路上,看到了楚江亭,这就是到达山顶的一个醒目的参照。登上楚江亭眺望江景,是个极佳的观赏视角,比站在悬崖边的小平台要更加理想。最后一尊人物塑像是曾国藩,在大家心目中褒贬不一的争议人物。推崇者称赞他的足智多谋,战斗力爆棚;诋毁者则唾弃他的乱杀无辜,每每提及都是义愤填膺。归根结底,还是时势弄人,臀部的位置常常会左右大脑的决策。很多时候,很多决定,无论是不是自己的本意,都是时代的车轮在推着你走,难免有时身不由己。
1.楚江亭掩映在绿色的树丛中
接上一回,沿着山腰间的小路想去欣赏一下摩崖石刻,那可以整个景区较为经典的景色。可惜被铁门阻挡,只好心有不甘地回到主路,继续向上攀爬,终于树丛中看到了楼阁的影子。
亭阁正好在山顶处,这也给攀爬者一个醒目的参照,走到这里基本上就宣告登顶成功了。亭子周围搭建了脚手架,看来还处在维护施工中。
这是位于山顶的楚江亭,工人们正在重新修缮,亭子里还有油漆未干的字样。外观上看去整修一新,楚江锁钥的地方,当然要有座配套的楚江亭来呼应。
楚江亭是座三层的八角亭,到处都是镂空的,可谓是八面玲珑。从中央的旋转楼梯可以登上二楼、三楼,登高望向长江,是极佳的观景台。
继续朝前走,就到了悬崖边的小平台。平台边竖立了公园里的最后一尊人物塑像曾国藩。作为清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指挥谋略、推荐人才、教育后代等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不过打击对手的手段特别严厉和强硬,给人留下了杀人如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他成了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推崇者称赞他的足智多谋,战斗力爆棚;诋毁者则唾弃他的乱杀无辜,每每提及都是义愤填膺。归根结底,还是时势弄人,臀部的位置常常会左右大脑的决策。很多时候,很多决定,无论是不是自己的本意,都是时代的车轮在推着你走,难免有时身不由己。
2.长江中百舸争流的场景,尽收眼底
站在小平台望着江边,前面有一圈石质的护栏。下面就是被杂草遮掩的悬崖,一眼看不到底。只知道海拔150多米,下去就直接到了江面。这里的视野很开阔,加上天气也很善解人意,就连长江也显得清澈了许多,百舸争流的景象一览无余。
长江大桥虽然有点远,不过它的颜色和造型,在江面上还是很醒目的。关于半壁山还流传着这样动人的传说,据说前朝的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位于黄石江岸,也就是更加上游的一座山劈开。于是,那座山有半壁留在原地,就是如今的西塞山,如今也是一座美丽的江滨公园。而另外半壁则顺江漂下来到了富池,就是半壁山。所以,民间也流传有上壁和下壁的称谓,将相隔一段距离的两座山,有趣地联系在一起。
这么看,对面的田家镇确实近在咫尺,号称有经验的渔民只要划十八桨就能到对岸。因为工业生产的缘故,山体已经裸露了很多原始的色泽,不了解史料,完全想象不到多年前的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鏖战,都见证了炮火纷飞。
不过,映入眼帘的这两块山体颜色大相径庭,一时间感觉有些诧异。右边的土灰色是本体色泽,左边的却是碧绿色,不知是表面涂抹了色彩还是拉了绿色的防护网,又或者真的就是从内到外都是所谓的青山。总之,要是山脉能叫疼的话,估计早就嚎啕大哭了。
航道拐了个弯,显得宽阔了很多。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充分说明正对面所处的江面很狭窄,才会有如此的强烈对比。很多船只停靠在岸边,仿佛马路一侧停车线中的车辆,排列得整整齐齐。
背靠江面的一侧,可以从树枝中看到阳光下的城镇,一片祥和。站在被若干次战役洗礼过的地方,与其说正在欣赏风景,不如说正在享受着前辈们浴血战斗带来的红利。
在另一侧看到了就眼前这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图画,船只都停靠在岸边,忽然感觉连绵的群山、江水的颜色,以及港湾的宁静,这种朦胧感要是冒充假装在某个海边,不仔细推敲船只的造型,说不定也能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