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很多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古刹名寺。
但其中却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潭柘寺,备受国家保护,一直由武警特警队伍24小时驻守看护。
这座不起眼的小寺有何特殊之处?它又隐藏了些什么秘密,需要武警24小时轮流戍守?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北京旅游网,2020年5月9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
潭柘寺,一座历经沧桑、积淀厚重的古刹名寺,它位于北京西山东麓,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处圣地。
其间不仅隐藏着千年来的沉重,也闪耀着人文荟萃的光芒。
公元265年,西晋末年,有一位功勋卓著的都督王郡,他平定著名的“八王之乱”,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好景不长,他心爱的妻子竟在隔年便英年早逝,王郡悲痛欲绝,并立志为妻子修建一座寺院,以此消弭心中哀恸。
于是,他选择在京西潭柘山麓建造了一座寺庙,这座寺院就是日后声名远扬的潭柘寺的前身——嘉福寺。
“嘉福”二字取自其妻子之名及当时的国号“永嘉”,可见王郡对逝去爱妻的挚爱之深。
数百年间,这座小小寺庙也曾更改过多次名称,有“大万寿寺”、“龙泉寺”等。
后来,因山中有龙潭、柘树环绕其中,民间便逐渐以“潭柘寺”之名代指它,这一名称使用至今,悠扬流传千年未变。
潭柘寺的兴衰几经波折,自古以来,我国佛教历经数次兴盛以及“灭佛”风波的恶浪冲击,潭柘寺也难逃厄运,曾一度荒芜颓败,好在,历史总会留下一线生机。
唐代名僧华严大师重建该寺之后,潭柘寺的生机才重新被唤醒。
金代,金熙宗登基,受到这里景色怡人的吸引,他不仅亲临寺中,还大肆出资扩建。
此后,潭柘寺被历代帝王当作御用寺院加以修缮,香火不断,明清时期已扩建至999间半,颇具规模。
除皇室外,潭柘寺还留下不少民间才俊的光环,明朝靖难之役的大功臣——黑衣宰相姚广孝,他在此出家修行过。
每当政事疑难,成祖朱棣还要亲自请他出山辅佐,悠悠千载,这份帝王与臣子间深厚的情谊,也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清朝乾隆年间,潭柘寺达到鼎盛时期,乾隆帝六次驻跸于此,他在墙壁及石刻上题写“灵秀丛中”等字样,使寺内建筑异常精美。
这场盛况空前,歌德见后感慨“世界上再无第二座藏经楼可与北京的潭柘寺媲美”。
乾隆帝还亲自主持寺内藏经楼“大藏阁”的修缮,扩充至数万卷经书,极尽气派。
自晋代创建,至清代鼎盛,潭柘寺历经沧桑,才成为我国北方佛教重镇和帝王御用的皇家寺院。
它见证数个朝代的兴衰更迭,积淀千年来非凡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 “活化石”,值得后人铭记传承。
2
潭柘寺中有两件镇寺之宝最为著名,它们就是“一锅一鱼”。
那锅,是寺内僧侣烹饪用的大铜锅;那鱼,则是一块巨大的天降石鱼,它们都蕴含着一个个神奇的传说。
先来说说大铜锅的由来,这口大锅直径近两米,深一米多,体积极为庞大。
过去,寺内专门用它来熬粥,供全寺僧人食用,后人发现,这口锅有两个奇特的特性:“漏沙不漏米”和“增水不增米”。
所谓“漏沙不漏米”,指的是熬粥时,米粒浮上来,沙子则沉淀,这样就能轻松分离。
“增水不增米”的意思是,由于锅很大,其他僧侣来了只需加水,熬出的粥一样浓稠。
据说,这口神奇的大铜锅还能辨别人的善恶,对善良之人,煮出的饭菜鲜美可口;而面对邪恶之徒,则只会是恶臭的汤水。
铜锅旁边还立着两尊蛇神像,这与乾隆皇帝有关,当年乾隆来寺进香,两条青蛇化形侍立在他案前。
乾隆惊异万分,说道:“这条蠢虫,供众食用。”两条青蛇闻言直奔厨房,一头钻进大铜锅,等僧人喝粥时,方才发现锅里全是蛇肉,遂立像纪念。
除了大铜锅,还有第二件镇寺之宝——天降石鱼,相传西海龙王有一神鱼,献给玉皇大帝。
后来这里发生大旱,百姓生活极为艰难,玉帝于心不忍,把神鱼赐予人间,它化作一道白光坠落寺中,具有降雨消灾的能力。
这尊“石鱼”通体乌黑,有13个部位,与当时的13个行省相对应。
只要敲击某部位,就能使该省降雨,此外,百姓们还会摸鱼身求健康,以驱除疾病,后来鱼身越来越光滑,现在供奉的这尊石鱼已是80年代重铸。
除两大镇寺之宝外,寺内还供奉有一块“拜砖”,它置于观音殿内,上面清晰可见两个脚印。
相传,这是公主妙严时常站立拜佛的位置,妙严公主是成吉思汗的孙女,元朝开国皇帝的三女,她从小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后来决心出家守佛,以赎罹难者的罪孽。
妙严公主终其一生潜心佛门,在寺中修行,她每日站在这块砖上长时间念经礼拜,以致双脚踏出深深的印记。
现如今,这块砖仍供奉在观音殿当中,许多前来朝圣的信徒,都会虔诚地膜拜一番。
最后,在寺内的一座塔也颇为特别,与其它墓葬不同,这里竟然下葬的不是僧人,而是一只伤人的猛虎!
3
据传,原来在潭柘寺附近的山林里,生活着一只凶狠的老虎,它经常下山袭击人类,让附近村民们生活在恐惧中。
后来,一位善良的因亮法师来到了潭柘寺,开始了在这里的修行生活。
一天,老虎又下山觅食,无意中闯入了因亮法师正在讲经的法堂,让所有人惊恐万分的是,这只猛兽并未产生攻击,而是异常温顺地坐在了因亮法师的身旁。
原来,善良慈悲的因亮法师用佛法的力量感化了老虎,让它慢慢地收起了凶性,转而吃起了素食,并且每天跟随法师左右,一起倾听佛经。
多年过去,因亮法师终于圆寂,失去依靠的老虎也从此绝食致死,最后它的尸体被僧人们安葬在寺内,并建起了一座“虎塔”来纪念这只被佛法感化的猛兽。
如今,这座虎塔还屹立在潭柘寺之中,提醒着人们因亮法师感化猛虎的佛门神迹,每年法会时,信徒们也会虔诚地来到这里进香膜拜。
除了这座独特的虎塔外,潭柘寺内还珍藏着一些古老的文物,如青铜香炉、玉佩等,这些文物历史悠久、价值连城,也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其中,青铜香炉用于寺内烧香,是重要的祭祀用具,它的样式古朴简约,却工艺精湛,在香火袅袅中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玉佩则是古代贵族的装饰,这个微小的物件也充满了奢华与神秘。
结语
这一座座塔,一件件文物,都记载着这古老寺庙的点点滴滴。
它们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风云,也让我们能够透过历史的迷雾,一窥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