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连通欧亚 “合纵连横”汇聚三国

旅游资讯 11 0

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内蒙古自治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20个对外开放口岸如颗颗明珠镶嵌在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为中俄蒙产业协作架起了桥梁。据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燕茹介绍,曾经,内蒙古在“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如今,内蒙古再次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

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万里茶道”作为中华文明和欧亚文明相互交流的文化共享之路,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是与汉唐“丝绸之路”、西南“茶马古道”、宋元“海上丝绸之路”齐名的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这条贯穿欧亚大陆、繁荣了几个世纪的著名国际商道,已成为东西方国家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世纪动脉”。

近年,在中俄蒙三国元首的引领下,三国旅游部门务实合作行稳致远,中俄蒙经济走廊各领域交流对话深入拓展、扎实推进,“万里茶道”的品牌关注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

张燕茹指出,“万里茶道”是中俄蒙三国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历史财富和文化遗产,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内蒙古充分发挥连通俄蒙的区位优势,率先发起、推动成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积极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首先,提升中俄蒙跨境旅游市场热度。推出10条“万里茶道”精品旅游线路。组织“万里茶道—和平之旅”中俄蒙跨境自驾游、呼和浩特—乌兰巴托跨境自驾游活动。重点打造中俄蒙“三湖之约”跨境自驾游产品,得到俄罗斯、蒙古国沿线省市的大力支持,达成共同开发“三湖”(中国呼伦湖、俄罗斯贝加尔湖、蒙古国库苏古尔湖)沿线优势文旅资源共识,提升中俄蒙三国跨境旅游影响力和传播力。

其次,架起中俄蒙三国文化沟通桥梁。连续开展中俄蒙“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青少年夏令营互访活动,得到俄蒙两国的广泛呼应。今年以来,“寻迹万里茶道 共享精彩冬运”中俄青少年研学产品备受关注,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共吸引8000多名俄罗斯、蒙古国青少年研学来访。

“春节期间,近千个俄罗斯家庭4000多名游客来到满洲里过新年。”张燕茹称。

同时,畅通中俄蒙旅游国际交通通道。开通海拉尔—赤塔、海参崴,满洲里—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乌拉巴托国际航线。开通呼和浩特—伊尔库茨克、满洲里—乌兰乌德等地包机。提高满洲里、二连浩特陆路口岸通关效率。今年1—7月,中俄、中蒙互访游客超200万人次。

此外,联手共同开展“万里茶道”申遗。2013年,中俄蒙三国迈出共同申遗步伐,在二连浩特市签署《“万里茶道”共同申遗倡议书》。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申遗进入实质申报程序阶段。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万里茶道’必将成为欧亚大陆上最活跃的世纪动脉,成为融通中俄蒙三国人民的国际化高端文化旅游品牌,续写丝绸之路新传奇。”张燕茹表示。

三国旅游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

新时代的中俄蒙旅游产业,在庞大的机遇面前,仍面临不少挑战。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蒙俄经济走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瑞峰指出,当前,中俄蒙边疆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集聚程度低,路线远、旅客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高,导致旅游交通问题突出,不利于中蒙俄旅游合作一体化的发展。

“虽然铁路开发建设较早,但依然是传统的铁路线路,电气化改造尚未完成,高速铁路亦未有规划和建设;公路同样也较为落后,高速公路稀少,特别是毗邻中国的俄蒙地区的公路设施落后;受制于人口和市场规模,民航产业也未有很大发展。”李瑞峰说。

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综合配套程度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保护和重点景区建设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短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蒙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没能完全摆脱对能源工业的依赖,旅游业没有成为三国毗邻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对经济的拉动力不足。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未能与资源相匹配,产业和资源的开发进程较慢。从旅游产品开发情况来看,围绕草原风情、沙漠风情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精品项目。

此外,中俄蒙边疆地区均处于高纬度地带,受限于气候条件,旅游市场的季节波动性较大。李瑞峰举例道:“如中国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地区的旅游市场,除夏季火爆外,全年其余多数时间都比较惨淡。同时,该区域人口基数较小,内部旅游市场也很小。”

“总体而言,中俄蒙边疆地区内部旅游市场的动力不足,外部旅游市场的开发滞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性较弱,整体旅游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李瑞峰坦言。

“合纵连横”促进三国旅游

从地域性来看,中俄蒙地区的旅游格局大体分为横向和纵向。纵向旅游带可称之为“华北通道”,以蒙古纵贯铁路和集二铁路为主线构成中俄蒙纵向国际旅游带,沿线拥有众多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瑞峰建议:“中俄蒙可寻求共建北京、二连浩特、乌兰巴托、 伊尔库茨克、莫斯科黄金旅游走廊,通过旅游专列、自驾车旅游线路等载体,将沿线旅游景点逐步开发,设施逐步完善,形成长期稳定的旅游合作载体和现实旅游产品。”横向旅游带为“东北通道”,以西伯利亚铁路和滨州铁路为主线构成中俄横向国际旅游带,这条铁路沿线有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赤塔、满洲里、海拉尔等知名旅游名片。

另外,中俄蒙边疆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呈现“多核心”分布特征,可打造地区“三角带”。例如,以俄罗斯的赤塔、蒙古国的乔巴山和中国的满洲里为支点,此三地是中俄蒙毗邻地区仅有的人口聚集、距离最近、又具有浓厚异域风情的城市,能够使旅游者在最短的空间距离内体验到多元的异国文化。

中俄蒙旅游共同体能否形成,关键取决于能否找到强大的市场动力和支撑力。李瑞峰提出,在南向市场上,中俄蒙边疆地区可以做好开拓和营销中国广阔的内地旅游市场,利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差异,开发东南亚方向的旅游市场;在东向市场上,开发日本、韩国的旅游市场;在西向市场上,重点开发俄罗斯延伸至欧洲国家的旅游市场。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扩大中俄蒙旅游共同体的宣传;着重打造中俄蒙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将三国旅游产品‘打包’成国际大草原、国际大冰雪、跨国大森林、跨国大湖泊、跨国大湿地等旅游‘套餐’。”李瑞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