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织里,看见现代化美丽城镇

旅游资讯 11 0

坐落于太湖之滨、苏浙交界之处的织里镇,自古以来便以“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的繁盛织造景象著称。如今,凭借其高度集聚的童装产业以及成熟的外贸体系,荣获“中国童装之都”的美誉。

近些年来,织里镇以“再现环太湖第一镇”新貌为目标,持续在城镇建设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实践之路。连续 11 年跻身全国百强镇之列,在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也屡屡斩获优秀成绩,更是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建设名单。

2024 年 10 月 30 日,浙江省第二届“现代美镇大家谈”主题活动在湖州市吴兴区圆满举行。100 余位来自全省各市、县(市、区)的美丽城镇办负责人、乡镇书记、镇长一同走进织里,共同见证织里锚定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综合治理、公共服务、人文环境五个“现代化”,以完美演绎的组合式集成效应探索出的美丽城镇可持续发展路径。

以织里作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地,让会议有了更生动的现实载体。在这个现代化美丽城镇成效的集中展示之地,与会成员真切看见城镇建设的现代化合力如同一股强劲东风,为童装从业者精心勾勒一方诗意的发展天地,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推动产业破浪前行,助力经济、社会、生态诸多方面的精彩蝶变。

产业发展在平台赋能中提速扩面

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这句业内广为流传的“玩笑话”,折射出了现如今织里在童装界的地位。

全国平均每两件童装中就有一件来自织里、1.4万余家童装类企业在此落户、童装年产量15亿件、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一连串亮眼的成绩与数据,在参会人员们来到坐落于太湖南岸、规模恢弘的织里中国童装城时有了最直观的展现。

童装设计中心、面料主题馆、海外贸易选品与集散中心,从创意设计到面料材质、色彩搭配,再到线上线下批发零售及贸易出海,无一不释放着织里童装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如此活力,从何而来?

“其实我们童装城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市场,还是拥有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两个国家级平台赋能的童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织里中国童装城控股方、湖州新型城市投资发展集团资产管理部招商科科长张凯向前来考察的参会人员们这样介绍。

由政府搭建的湖州市吴兴区童装产业发展中心作为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童装企业提供技术、设计、人才、资讯等服务,充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童装城内设的湖州织里象屿跨境电商产业服务平台则通过国家级跨境贸易服务和童装及日用品贸易资源整合,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培育,推动童装品牌走向世界。

此外,张凯还提到,围绕童装产业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双试点的融合发展,织里正在加速推进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物流港产业园、童装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织里儿童艺术馆等项目建设,以城镇有机更新推动童装产业配套服务提升。而这也正是浙江省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实施产城融合行动,推进经济产业现代化的任务要求。

加快产业能级提升、加强产业品牌建设、完善产业服务配套,织里围绕台赋能、配套提能全力推进童装传统产业升级,不断开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治理体系在民企并进中创新破难

既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没有毗邻都市的区位优势,从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发展到闻名中外的“童装之都”,毫无疑问织里走出了一条翻天覆地的经济腾飞之路。

然而产业的迅速扩张必然带来相应的治理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织里既经历了产业大爆发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产业低小散的转型阵痛。

在织里镇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一组数据,仅今年1-9月,织里就接处了“双非”事项10156件、受理诉讼案件4021件、受理12345热线10775件。可见,即便是已崛起为产业新城的当下,海量的人口、众多的企业、繁复的市场交易也导致了织里各类矛盾纠纷频发。

对此,以浙江着力实施治理增效行动,推进综合治理现代化任务为指引,织里整合了公安、信访、司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劳动保障等人员力量,重塑“镇级-6大片区-59个村社-128个网格”为基本框架的平急结合格局,高标准升级社会治理中心,全新打造企业服务中心,用服务窗口之“变”推动群众办事之“便”。

参观织里镇社会治理中心的过程中,“平安大姐”工作室的陈玲玲大姐热情接待了参会人员,在她身后的办公桌上,十几本厚厚的调研卷宗和工作日志整齐地摆放着,随手翻开一页,里面清晰地记着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调解时间、地点、案件类别以及基本案情。

“我们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经有30多位‘大姐’,都是来织里创业的新织里人,主要就做三件事,爱心公益、法制宣传和社会纠纷调解。”

在工作室的墙壁上,可以看到一面面红艳艳的锦旗和奖牌,据陈大姐介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则则纠纷案例:拖欠三十多位工人工资的“老板跑路”、生意伙伴因合作不顺利引发争执、租客与房东的瓜葛......

“织里外来创业、务工的人口比较多,我们这些‘大姐’过去也是其中的一员,由我们出面,对调解对象来说在身份上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可以大大提高调解的效率和成功率。”陈大姐说。

基础设施在多位一体中焕新升级

路,是一座城市的动脉,见证着蜕变与繁荣。

位于织里中国童装城东侧的阿祥路,在今年9月刚刚宣告完成提升,这条全线长约4.7公里的南北向道路,不仅承担着全镇重要的内外交通联系功能,也是区域雨污水管道布设的重要廊道。

它的“重生”,正是织里乃至整个浙江以设施提升确保民生福祉项目落地、设施提标,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缩影。

首先是在设计阶段,阿祥路提升改造工程充分就考虑到了该区域未来产业发展和人流量增加的可能性,将道路由原本的二车道扩展到四车道,并落实电力电信线路下地敷设、雨污水管网迁移改造等方案内容,还处于城镇景观风貌塑造的考虑,开展了樱花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做到了地上地下“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完成”。

其次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规划先行、机制闭环的建管运一体化成效。以安全隐患排查(包括部门自查、网格巡查、民意反馈、灾害暴露等)、居民意见征求等为基础,通过编制3-5年专项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落实资金和技术等保障、委托建设单位新投集团进行建设、移交新投集团下属管养单位巡查养护、织里镇政府城建部门全过程监管等完善的工作流程,阿祥路已实现地上绿化、地面道路、地下管网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和一体化管养。

而得益于多位一体的优秀机制,织里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上也显得“得心应手”。目前,已启动G50沪渝高速路口及东尼路进行提升改造与湖杭高速、苏湖城际铁路建设,服务织东平台拓展需求;开展对主要城镇道路及污水、雨水等市政管网约10公里范围的改造提升和25处公共停车场库充电桩布点,推动振兴、织里两大片区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围绕织里镇8.7公里中央水环,新建澄海漾、盘珠漾、万谦漾、乌溪漾四大公园及20公里附属绿道建设,以充分展现织里“溇港湖漾、织梦水乡”生态格局。

公共服务在持续运营中温暖民生

自童装城南门沿吴兴大道一路向东,紧邻着织里镇人民政府,参会人员们来到了织里的特色地标——织里镇文体中心,一座集休闲娱乐、培训展览、体育赛事、演艺中心、全民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体育公共设施。

作为织里民生实事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织里镇文体中心内设游泳馆、羽毛球馆、少年篮球及乒乓球等多样化运动空间,城市书房配套有人文、历史、经济、文学、少儿等图书上千册,均可通过湖州市图书系统自助、免费借还。

自2021年正式投用以来,文体中心就积极举办全面培训、体育比赛、公益文化等活动,累计接待超50万人次,成为了全镇呈现文化艺术、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并今年达成了年度营业盈利的目标。

在最大限度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收益,织里镇文体中心能形成如此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与其坚持探索政府、企业、平台三方协作的可持续运营新模式是分不开的。

“运营前置,是我们追求项目运营可持续,实现良性循环的核心理念。”实地调研过程中,文体中心现任运营负责人朱凤翔分享起了经验,“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之初,就将运营理念和需求融入其中,实现规划、建设与运营的有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出现。”

朱凤翔介绍,文体中心目前的两个主营业务分为全民健身板块和社会公益板块,兼顾运营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主要以自营为主,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健身场地,并且每周三设置免费开放日供居民活动使用;至于针对创造足以维持日常运转维护的经济效益需求,则由运营主体围绕文体中心项目特色,通过“政府+企业+平台”模式,引入商业性业态,包括为各类文化体育类活动比赛提供场地、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联营体育训练俱乐部、出租商业空间丰富业态场景等。

在此基础上,文体中心不仅能承载居民日常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的需求,还可以容纳织里镇工会、织里镇红十字会、智慧健康驿站等机构和配套设施,遇到抗洪防汛等特殊灾情,也可以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给居民提供便捷周全的民生保障。

特色古镇在文旅融合中绽放光彩

独特的水乡风貌,白墙黑瓦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潞村,这座古老的村落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湖州这片土地上。

“每一个来到潞村的人,都会在这个陈列馆中,穿越时空,与古代的贤哲们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村史讲解员芮玉琴带我们走进“典藏中的中国”陈列馆。主展区内,众多珍贵的典籍相关展品陈列其中,从古老的经史子集到近代的文化典籍,每一本典籍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心血,它们在这里被精心展示、妥善保存,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

“典藏中的中国”陈列馆不仅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典籍研读会、文化讲座、主题展览等,来自各地的学者、文化爱好者们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典籍中的文化内涵,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为潞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条潞溪将古村落分隔,座座古石桥又连接着两岸,波光粼粼,小桥流水,好一副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以独特的水乡风貌为特色,近年来,潞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潞村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修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同时,加强对环境的整治和保护,保持村落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环境,以古村落为依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典藏中的中国”陈列馆相互呼应,共同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

“如今来到我们潞村,不仅可以参观古宅,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可以漫步古街,感受岁月沉淀;可以乘坐游船,去花田打卡拍照。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是为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芮玉琴介绍,潞村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等,让游客在游玩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举办艺术展览、文化创意活动等,为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

潞村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未来,通过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潞村将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城镇 织里 织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