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季,候鸟迁徙,正是观鸟的最佳时机。要问北京热门的观鸟地,资深观鸟爱好者们能说上来一长串:野鸭湖、密云水库、南海子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翠湖湿地……如今这个长长的名单上,又添了一个新坐标:城市副中心。
这几年,伴随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壮阔林海、蜿蜒水系,以及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成为鸟儿们栖居的乐园,不少“明星鸟”在这里被发现、被记录。副中心也兴起了观鸟热潮,抓住候鸟迁徙过境的黄金时节,观鸟爱好者们纷纷出动,捕捉、定格大自然小精灵的迷人身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在潮白河副中心段的滩涂嬉戏觅食。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秋沙鸭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戴胜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黄苇鳽(jiān)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凤头鸊鷉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青少年们正在观鸟。爱鸟汇 供图
大鵟 赵志如 摄
震旦鸦雀 赵志如 摄
鸟类调查员金力正在观鸟。爱鸟汇供图
短趾雕、灰卷尾、北棕腹鹰鹃造访
频现“稀客” 记录不断刷新
秋风瑟瑟,清晨的大运河森林公园飘着薄雾。游人不多,树林静谧,林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很多是迁徙途中在此休憩的候鸟。说起这座公园里的鸟类,今年10岁的小朋友周笑西挺在行。前不久,她刚和伙伴们惊喜地观测到了一只大型猛禽短趾雕——它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北京地区也较为罕见。
那天是个周末。一大早,裹着保暖衣、挎着望远镜,书包里塞着鸟类图鉴和热水瓶,周笑西和一众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扎进了公园的树林里,跟着公益团体爱鸟汇的观鸟老师羿健观鸟。近期正是观赏鸳鸯、白眼潜鸭、罗纹鸭的难得机会。
像这样鸟类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周笑西几乎每个月都会参加几次,已经坚持了四年多。大伙儿一路穿过密林到达大运河畔,树林里可观林鸟,河边能看野鸭。
“瞧,那是什么?”周笑西举着望远镜,正对着远方的天空,老师和小朋友们也纷纷拿起望远镜,寻找着鸟的身影。“深褐色上体,白色腹部,有六根翼指,看起来个头很大!”周笑西短短几秒钟就锁定了猛禽的特征,赶忙掏出鸟类图鉴查阅,同学们也围拢过来,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这只猛禽是短趾雕。
“它也叫蛇雕,分布于中国西北,北方偶见,以蛇为主食,在北京属于罕见鸟!”听着羿健的讲解,大家兴奋劲儿十足,却也安静得出奇,原来都已经举起望远镜,认认真真地观察起来,享受着这一珍贵时刻。
发现短趾雕的消息不胫而走,副中心大大小小的观鸟群都为之沸腾了。但这并不是今秋副中心观鸟记录到的唯一“新面孔”。9月中旬,高中生一心和父亲来到通明湖,本来是为了找这个季节迁徙的棕腹啄木鸟和蚁裂鸟,没想到在湖心岛的树枝上发现了一只灰色鸟,以为是黑卷尾的幼鸟,但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却是一只灰卷尾。此前,灰卷尾从未在通州被发现,鸟种记录再次被刷新。
相隔一天,网名为“清风皓月”的资深观鸟爱好者刘先生开车去台湖镇高古庄村观鸟,刚进入村庄的林荫路,就看到一道灰蓝色的鸟影从车前掠过。刘先生抄起相机跟拍,发现这只鸟头部和背部呈灰黑色,胸腹为白色且有黑纵纹。经专家确认为北棕腹鹰鹃,同样为通州的新记录。
湿地5500余公顷森林超45万亩
水清岸绿 引来百鸟争鸣
和如今常有“稀罕鸟”做客不同,过去在通州“观鸟”才是件稀罕事儿。
“我小的时候,通州环境还是不错的,大运河的水很清澈,总有邻居下河游泳,也能见到不少水鸟,但那时候完全没有观鸟的概念。后来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质渐渐变差了。有一段时间,运河水发臭发黑,居民都躲着走。”今年75岁的通州居民赵志如对家门口的变迁门儿清,“说起观鸟,也是近些年的事儿,环境好了,鸟儿愿意来了。”
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大规模的生态治理。这些年,通州先后治理了53条(段)黑臭水体,并通过河流生态补水,实现了南部地区15条(段)河道水系连通,全区湿地总面积达到5500余公顷。通过大规模建绿、大密度增绿,城市副中心森林面积已超45万亩,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各类公园更是增加到了50多处。
湿地的恢复和扩大、公园的增多、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鸟儿营造了适宜栖居的生境。特别是春秋迁徙季节,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通州落脚、补给,甚至“举家”定居。2023年9月,爱鸟汇在城市副中心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中共记录到鸟种数170种,其中就包括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乌雕。
赵志如现在已成为一名观鸟爱好者,经常到运河畔拍鸟,并从中找到了不少乐趣。“去年10月份,我拍到了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说起这段经历,老赵相当得意。那是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月岛附近,当天,赵志如一身墨绿色外衣,躲在一处茂密的草丛旁,看到震旦鸦雀露头的一刹那,他按捺住内心的兴奋,沉稳地按了几下无声快门,震旦鸦雀金黄色的小嘴、毛茸茸的身体、长长的尾羽以及翩翩起舞的姿态就这样被记录了下来。
“稀奇的各种鸟太多了,观鸟好像寻宝一样,总是充满惊喜。可以说,在大公园里找个草丛,蹲守上个把小时,或者找个人烟稀少的河边溜达一圈,轻轻松松就能拍到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鸟。”赵志如说。
“鸟调”帮助建立系统的鸟类数据库
观鸟护鸟 队伍逐渐壮大
鸟儿多了,观鸟的人也多了。在通州,公益团体爱鸟汇这几年逐渐壮大,几乎每周末都会组织户外观鸟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参与。
“周笑西小朋友曾跟我分享,她每天课余时间,最喜欢翻看鸟类科普书籍。因为喜欢观鸟,她在本班还发展出一支周末观鸟的‘兴趣小分队’。”观鸟老师羿健表示,“孩子们对于野生动物、大自然的兴趣是天性使然。我们进校园,来到青少年之中,为的就是让孩子们了解鸟类,带着对鸟类的兴趣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课堂’中去发现和学习,并保护大自然。”
成年人喜欢观鸟的也不在少数,有的志愿成为爱鸟汇“鸟类调查员”,参加定期、不定期的鸟类调查,帮助建立系统的副中心鸟类数据库。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以往通州不完善的珍稀候鸟观测记录也正在得到优化、补充。
“这几年,我们发现了在繁殖、育雏的震旦鸦雀,还有极为少见的北极鸥、赤颈鸊鷉、长尾鸭、黄鹀、北鹰鹃等。迁徙过程中,不少珍稀候鸟都会在通州休息几天补充能量,再继续迁徙,我们也形成了稳定的观测记录。”已观鸟10年的羿健对此感到十分欣慰,“这也证明副中心的生态确实好了,越来越多的鸟儿爱上了这里。”
数说
根据爱鸟汇统计
2022年9月通州区记录鸟种数169种
2023年9月记录鸟种数170种
2024年9月记录鸟种数190种
从近三年同期对比来看,呈现上升态势
小众观鸟点推荐
马驹桥湿地公园
清晨能看到鸟类嬉戏
马驹桥湿地公园远离喧嚣的城区,与“市”无争,湿地区域与原造林因地制宜相结合,野趣十足。凉水河贯穿其间,公园内还有大片人工湖和多处鱼塘。春夏秋季的清晨,能看到不少鸟类在此嬉戏玩耍。
台湖镇高古庄村
发现众多罕见鸟种
高古庄村有着荒草地和人工林相依的地貌生境,区域面积不大。今年观鸟爱好者通过近10个月的观察,先后发现了苍头燕雀、黄鹀、长尾雀、北棕腹鹰鹃等众多通州地域罕见的鸟种。
萧太后河畔
有“郊野风”观鸟路线
萧太后河有一条很有“郊野风”的观鸟路线:从文源桥开始,蜿蜒东去,至文景东桥,全长约2.7公里。河道中生长着丰富的植物,两岸林木错落有致,是候鸟极佳的栖息、捕食场所。
人物故事
金力:我在副中心当“鸟调员”
家住通州杨庄街道、今年46岁的金力有个“奇怪”的习惯——走起路来总是东看看、西看看。原来他在日常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观鸟,还会经常参与“鸟调”。
“鸟调”,顾名思义,就是指对鸟类进行调查和研究的活动,为的是了解鸟类的分布、数量、行为习性等,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鸟类资源。
背上相机、挎着望远镜,金力“鸟调”的一天往往是从一片郊野公园或者河边开始的。“前几天我刚去了萧太后河畔的一处密林,5公里的路程走了小半天儿。别看路不远,记录下来的鸟种有20余种。”金力每次去探寻,总是乐在其中。
“以前我一直喜欢观鸟,总是追着鸟讯走,去指定地点看完就回家了。”后来金力发现,与其说守株待兔,不如主动探寻,边走边看,反而常有意外之喜,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在探寻的过程中,金力结识了爱鸟汇的资深“鸟调员”,自己也成为了一名“鸟调”志愿者。平日只要有空,就会背上装备探索自然。
从内蒙古老家来副中心扎根儿,观鸟一年多、经常参与“鸟调”……金力对这里的感情越来越深,也愈加热爱了。“我会认真对待‘鸟调’统计上来的每一条数据,积少成多,这对鸟类保护和研究工作是有很大价值的。我所在的‘鸟调’团队也很有温度,大家经常组织团建学习,提高专业能力。遇到拿不准的鸟图也会一起商榷探讨,遇到新发现,大伙儿还会一起结伴去观察。”金力介绍。
“其实,‘鸟调’过程中最有趣的,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季节的变迁。”这个秋季,金力几乎是两三天就去“鸟调”一趟。隔十来天,再到同一片林子,观察到的鸟类就大不一样了,“上个月和我‘作伴’的树鹨、田鹨,最近已经飞走了,‘新朋友’小鹀前几天刚到。看着各种鸟儿来了又走,秋天就过去了,也是一种享受。”本报记者 张佳琪 文 吴薇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