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山公园钩沉

旅游攻略 11 0

▌高申

1914年,在时任内务总长朱启钤的推动下,北京发起了“公园开放运动”,社稷坛成为民国政府开放的第一个公园,这就是中山公园的前身。今年是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于10月23日亮相的“中山公园园史展”用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让游客沉浸式地了解中山公园。

当然,中山公园可不止北京这一处。从1925年至1949年,全国各地曾出现过一大批中山公园。据统计,当时共建有267座中山公园,这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其中,又以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与革命根据地广东省的数量最多,达到了57座。

北京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 摄影:高申

武汉中山公园内的雕像 摄影:高申

社稷坛开公园先河

北京中山公园,也就是昔日的社稷坛,东邻天安门,占地面积23.8公顷,是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典坛庙园林。

辽代之时,这里曾是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永乐十八年(1420),辟建为社稷坛。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自永乐十九年(1421)至宣统三年(1911),明清两朝皇帝亲自或者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

把社稷坛开辟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就不得不提到朱启钤先生。1913年时,朱启钤担任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在这一年,前清隆裕皇太后去世,民国政府在太和殿公祭3天,朱启钤奉命负责天安门内外指挥等事宜,督察中发现社稷坛内荒芜不堪,萌发了为北京开辟第一座公园的念头。经过斡旋,1914年,北洋政府接管了社稷坛,朱启钤发动社会贤达、商人共同捐款,创设董事会,出任董事长,将社稷坛改造为公园,于1914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定名为中央公园。这是北京城内首个将皇家禁地辟为公共场所的公园,是民国初年北京旧城改造和逊清皇家建筑公众化的开端,是北京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近代化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由此掀起了波及全国的“公园开放运动”。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其遗体在中央公园拜殿停灵。拜殿位于祭坛北,是社稷坛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拜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黄琉璃瓦屋面,建筑面积950.4平方米,是皇帝祭祀日遇风雨行礼的地方。据记载,明代以前历代社稷坛均不设拜殿,明太祖朱元璋觉得这样有失帝王威仪,便下旨兴建拜殿。《北京古建筑》一书载:“史料中未发现被毁或重建的记录,可能是北京现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因此,拜殿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8年,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拜殿改为中山堂。

中山公园内古建筑众多,有社稷坛、中山堂、保卫和平坊、兰亭碑亭、格言亭、蕙芳园、唐花坞等著名景观,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全国来看,中山公园的数量就多了。这些中山公园是怎么出现的?按照公园史研究学者们的分析,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原有的一些公园(也可能是庙坛),随着历史发展而重新定名。这样的公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太原、沈阳、青岛、济南、重庆等大中城市。第二种,则是在城市建设、市政功能完善过程中新建的公园。这样的公园,主要出现在南方的一些中小城市中。比如深圳中山公园,就是1925年由曾任宝安县县长的香港绅士胡钰先生所建。

济南最早建设中山公园

若论出现中山公园的时间早晚,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经三路纬五路的中山公园,或许是最早的一处了。

当然,这座公园的前身,是1904年建成胶济铁路后出现的商埠公园。在胶济铁路完工后,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准朝廷,要在济南、周村、潍县三处自开商埠。而在济南商埠规划中,确定建造一座新式公园。此为国人在商埠区最早设立的公园,称“商埠公园”。

到了1925年4月,由于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济南民众在商埠公园内召开追悼大会。大会筹委会作出决定,将商埠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徜徉于济南中山公园,会发现这里有不少古树名木与稀有树种。如今,园内留存着清末种植的柏树53株,这些柏树是济南市区内少有的古树群。

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不断深入,孙传芳控制的江浙沪地区,逐步被国民革命军占据。此时的杭州市西湖孤山,又一座中山公园出现了。

杭州中山公园,是由清代行宫(花园)的一部分改建而成。公园所处的孤山,早在唐宋时期就闻名遐迩。此地曾于唐代建有孤山寺,南宋时建造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及至清代,康熙帝、乾隆帝于南巡时皆以此作为行宫。如今,在杭州中山公园内,还留有一处以湖石叠成的假山,远远望去,犹如浮动的朵朵青云,因此取名“绿云径”。而在太湖石上,嵌有一诗碑,描绘孤山景色。据说,该诗是乾隆帝所赐。除此之外,在雍正年间,此地重修古刹,且更名为圣因寺,并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合称西湖之畔“四大丛林”。

漫步于杭州中山公园,会发现门前矗立着一对明代留存的汉白玉狮子。待登临公园的高处,会见到万菊亭、四照亭、团结亭,以及山后的鸡毛信塑像、中山纪念亭、中山纪念林等。这里的历史遗迹,为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底蕴。

自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先后打败了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的皖系军阀、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就在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途中,作为革命政府所在地的武汉市,出现了一座中山公园。这座公园,就位于汉口解放大道旁。

武汉中山公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10年的一座名为“西园”的私人花园。1927年,汉口市政府将西园收归国有,并更名为“第一公园”。1928年,汉口地方政府将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并加以扩建。

比武汉中山公园出现时间略晚的,是位于青岛城区内的中山公园。这座公园的前世过往,与德国、日本殖民者占据青岛后的开发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德国人将会前村的土地全部收购,继而废村拆房,辟为植物试验场。在这座占地极大的林木园地内,集中各地的花草树木170多种、23万株。

在1921年至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了青岛主权。随后,这座公园也改名为“第一公园”。到了1929年5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里又更名为“中山公园”,并一直沿用至今。

抗战期间建多座中山公园

在青岛中山公园更名的同一年,天津的一座老园子,也更名为中山公园。这座老园子,曾经是天津盐商张霖莹的思源庄。到了袁世凯推行新政的1907年,思源庄被命名为“劝业会场”(比1931年出现的天津劝业场要早二十多年)。1912年,此地更名为“天津公园”,继而又称作“河北公园”。此后不久,孙中山先生来公园进行演说,号召民众努力进行“民生”建设。1919年6月9日,天津各界民众在河北公园内举行大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五四运动。等到北伐战争胜利后,这里又被改称为中山公园,公园北边的大经路亦被改称为中山路,两者都沿用至今。

起初,设计这座公园的理念,是“西学东进,中西合璧”,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形式结合起来。老公园以花卉苑囿与公共设施为基础。如今,这座中山公园,是近代天津石刻文物的宝库。相当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碑刻,都矗立在公园的不同区域内。

1929年11月,宁夏银川也出现了一座中山公园。经过多年的建筑和改造,已成为全市最大、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公园。银川中山公园内,矗立着著名古迹“文昌阁”。这座建于清代的恢弘建筑,是园中的主要标志之一。文昌阁的鸣钟亭内,有一口明朝成化年间的铜钟,据说是从某处西夏废寺内得来,并于1465年重铸。

抗战爆发后,在未被日本侵略者占据的大后方,为了振奋民族精神,也出现了一些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如重庆中山公园。

这座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距离解放碑约200米的公园,起初叫做中央公园。到了1939年,公园被更名为中山公园。此后,这座公园内,陆续修建了正气亭、浩然亭、抗战祝捷亭等,并置有对联“杀敌成功”“捐躯成仁”等。多年之后,公园更名为重庆人民公园。

抗战胜利后,在华夏大地上又涌现出一批中山公园。这其中,就有位于孙中山先生故乡中山市的中山公园。

中山市的中山公园位于烟墩山,山上矗立着一座七层八角的砖塔,名曰“阜峰文塔”,又名“烟墩花塔”。此塔是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兴建,内有石级直登塔顶,可四周眺望,中山城区亦尽收眼帘。这座公园是1946年由中山旅外华侨集资修建的,以纪念家乡人民引以为傲的中山先生。在公园的半山腰,有一座由华侨捐建的中山纪念亭,落成于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