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座城,从行走开始,地名是钥匙,是“流动”的路标。11月8日,央视频《中国地名故事》以《博爱:太行山下小江南》为题,介绍博爱县地名文化,内容包括地名的来历、博爱的竹林特色、怀商、博爱县地名的内涵。
节目中介绍,在中国古人看来,山南水北谓之阳,背山面水则是妥妥的风水宝地,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恰恰处于这样一个地理位置。这里北依太行,南临沁河,青天河、丹河蜿蜒流淌,绘就了一幅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丽图景。据介绍,博爱县建县较晚,但这片土地历史悠久。这里夏属冀州覃怀之地,商属畿内地,历史上,博爱之地一直隶属多变,1927年,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率军驻扎于此,为团结回汉两族群众,发展地方事务,稳定一方治理,吉鸿昌将军在此改设县治,并以孙中山先生倡导“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精神,以为县名。
太行山下小江南,竹林水乡入画来。这里独特的小江南气候水土,孕育出面积超过11平方千米、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林区,竹海广袤,郁郁葱葱,风景秀丽,宛若江南。相传,这里的竹林引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此地毗邻嵇康寓居地山阳县,或许竹林七贤也曾踏足于此,亦未可知,因为世代与竹相伴,心灵手巧的当地百姓,制作出了声名远扬的各种竹编、竹器、竹质工艺品,发展出了历史悠久的繁盛竹文化。
因为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层渗流出的多种微量元素,这里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博爱所处的整个怀川地区,野生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更被历来医药学家推崇为道地药材,及至清代,人工种植的怀药,不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更造就了把怀药销往全国,以药兴邦的著名怀商,在清代中药材商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节目最后说,博爱之地,两汉至隋唐属河内郡,明清时为怀庆府,一直是中原富庶之地,怀庆商人除了经商,逐利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想把家乡的怀药卖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造福国人,回报乡邻,这种成人达己的精神,或许正对应了这里日后的博爱之名,名实相符,相得益彰。
(记者 赵改玲)
本文来自【焦作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