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在香港见了一位高中同学,她今年年中刚刚完成了一年的硕士课程,现在已经步入职场。
老朋友难得相聚,大家激烈地聊起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时,突然发现,在港读书和初踏职场的我们,真的在许多方面都不太适应香港本地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对各种条条框框和习俗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
1
职场工作氛围
老同学见面,自然少不了对过去一段时间生活的关心以及一顿输出的吐槽,首当其冲的是对香港职场方面的。
小编的同学刚换好IANG,在国庆过后就加入了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小编的认知下,在中环上班,出入高档写字楼,专业人士,岂不就是大家羡慕的人中龙凤,好好干自己工作就得了,有啥好不开心的呢?
例如这样的办公楼(图源:网络)
原来啊,老同学之前也在广州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多多少少已经养成了不少旧习惯都与这边的要求不太一致。
比如说刚入职第二天,上司就直接通过邮件布置了审计的任务给她,DDL是2天后,但是上司并没有预先与小编的同学进行背景的沟通,方向性指引,以及各项要求等信息。
这不禁让小编回想到,2年前刚入职,也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好像要学什么都需要自己主动问,否则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香港职场同事间,一般都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感,新入职的时候,仿佛只能自己与自己交谈,活动空间就是自己的工位和厕所。
作为过来人,小编最希望就是大家认识到,无论各行各业在香港这个职场环境中,靠自己实践摸索大于前辈教导就是他们的文化。
因为,你的上司希望看到你通过自己思考,做出一些不受框架要求下的东西,不希望提前给了指引后,限制住咋们的思维。而且,如果真的有需要,只要我们想清楚带着问题主动询问,无论是上司还是前辈,他们也都会很耐心的讲解。
当然,从过去的经历来讲,我认为公司和上司一般还是给予了新人很大的犯错空间的,认识的大多数老板都是能成为咋们坚实的后盾的。
各位职场新鲜人,加油呀!
2
公众场所行为
早前,内地游客在港铁车厢蹲在被骂事件发酵了一段时间,网友的评论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图源:香港01)
在不同地区旅行时,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作为游客,我们可能会因为不熟悉当地的风俗而做出一些让当地人感到不适的举动,但并没有所谓的绝对对错之分。
针对坐在地上这个行为来说,最好就不要坐了,因为港铁规定了不能坐在地上,否则是要罚款2000港币。
(图源:港币)
在公共场合,还有一些规矩有所不同,例如在内地我们习惯了乘坐扶手电梯是两边都能站,到了香港,这边却习惯了使用扶手电梯时“左行右立”,也就是人往右站,留出左边给乘客行走;再者就是香港巴士站会有不同线路的位置划分,市民只用在规划位置排队就行。
当然了,这些不用说大家都懂得了,不礼貌行为也只是个别人的偶然事件。
有时候有些人可能会疑问规矩怎么这么多?但其实正是这种遵守秩序的文化,才使得这个小小的城市能够容纳着超过700万市民、大量外来打工者和游客,并且依然保持高效运作。
3
餐厅用餐守则
许多内地游客和港漂,包括小编在内,最不习惯香港餐厅的可能要数就是限时用餐和不得外带食物了。
在香港,许多餐厅在用餐人数不多的时候,可能会要求客人共桌用餐;而当用餐人数多时,餐厅可能会要求所有用餐人员到齐后才能入座,或者即使人员未到齐也可就座,只是用餐时间在非繁忙时段可能是90分钟,繁忙时段可能缩短至60分钟。
(图源:网络)
小编曾经去过某网红餐厅用餐,和久违的朋友聊得不亦乐乎,结果在用餐过程中,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即使我们并没有点太多菜品,甚至有些食物还没来得及品尝,工作人员也以稍微客气但有限的方式提醒我们用餐时间结束了,需要结账离开。当我们表示还没吃饱,希望再点一些食物时,却遭到了拒绝,最多只能继续吃完桌上的食物然后交桌。
当时小编感到非常不满,觉得这种规定太过死板和苛刻,到了后来的一次体验瞬间恍然大悟!
小编前往同一家餐厅用餐时,尽管排队时等了100个号,突然发现他们的叫号速度异常快,心中的焦虑也逐渐被释放。
最终,等待了大约80分钟后,小编成功入座用餐,这让我意识到,规则的确存在的意义,总会有一些人因此受益。
总的来说,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对于初来者来说,常常会感到不适。然而,当我们决定前往一个新地方时,应该以平和及尊重的态度接受这些差异,积极面对挑战,这样就不会觉得任何困难是难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