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民宿“花开” 点“绿”成“金”

旅游资讯 9 0
一间白墙黛瓦的“老屋”,寄托着无限情怀;一座树影花香的小院,寄托着浓浓乡愁。树影婆娑、溪流潺潺,小院里花影、人影交织成画,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如今,黟县的绿水青山间,孕育出“徽州美宿”这一乡村振兴发展的全新模式。交旅融合的“聚宝盆”距离世界文化遗产画里宏村不足3公里处,坐落着一栋两层小楼,粉墙黛瓦、翘檐飞角,点缀在一片金黄灿烂间,更显惬意雅致,这就是曾经的宏村道班。宏村道班建筑面积不大,功能性却极为丰富,这栋二层建筑经过改造,被分为综合接待区、住宿功能区和户外活动休闲区,能为游客提供非遗研学、特色住宿、亲子活动、露营烧烤等服务。曾经,黄山市内90个道班分布在黄山市内的国道、省道、城市道路、县道以及乡村,服务道路养护。随着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提高,大批道班被闲置,但它们并未消失,而是换了一种面貌继续存在。“我们保留了25个一类道班继续作为国省干线管养应急使用,其余65个低效闲置道班,则划转给黄山交投集团运营管理,将闲置道班打造成串连旅游风景道上的驿站,为旅客提供休息、娱乐。”黄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钧愿介绍。低效闲置道班资产的盘活,让单一连通价值的旅游公路,就此蝶变成了集交通、旅游、康养、生态、文化、消费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风景道,推动了“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升级。“目前,打造完成并投入运营的宏村、山岔等6个道班,可实现年营收87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预备再引进运营团队,联合经营,预计今年年底,6个道班接待将超7000人次。”黄山交旅融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楠说。多元结合的“新名片”走进黟县塔川村的乡村民宿“阿琳娜的花园”,绿植和鲜花掩映。传统徽派建筑的外壳内,西式的厨房和中式的餐厅相映成趣,雕花的木窗嵌入彩色的进口玻璃,厅堂的冬瓜梁挂上欧式的古铜色吊灯。推开后院木门,干净整洁的小院展现在游客面前,背山面水、溪流环绕、别有洞天,院内还配备有书吧、西餐厅、开放式厨房、茶室、柴火灶等。来自湖北的黄琼和德国的阿明这对跨国夫妻是民宿的主人,因为机缘巧合,夫妻两来到了黟县旅游,被当地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徽州建筑所吸引,回家后不久,夫妻二人便决定改变当时的生活方式。2021年,他们带着2岁的女儿来到黟县,并用女儿阿琳娜的名字命名了这家民宿。“这里环境特别好,抬眼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远眺满山树叶色彩斑斓。”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介绍,他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这家民宿,准备在这里住一个星期,享受“塔川秋色”。“全世界各地的客人都有,基本都是住两三天,也有不少长住的旅客。”黄琼告诉记者,民宿现在有13间客房,以徽派建筑的形式为主,搭配西式乡村风格,十分受游客欢迎。自运营以来,“阿琳娜的花园”入住率逐渐增高,旅游高峰期间一房难求,成为黟县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一张国际名片。民宿集群的“新生机”近年来,黟县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民宿变微景区、成打卡点,从“为游而住”转向“为住而游”,涌现了塔川书院、还淳度假、岸香·居田谷等一批精品民宿,打造了黟县宏村、屯溪区三江口、徽州区西溪南等一批“黄山宿集”。随着民宿产业集群的不断丰富,民宿成为带动就业、链接人才、推介乡村的综合平台。黄山交旅融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楠告诉记者,“目前已改造的6个道班内的所有服务人员,都来自于周边的村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道班驿站还会对周边农产品进行展示,截至目前,6个道班总计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约10万元。”以民宿产业为抓手,集群发展“诗与远方”的“黟宿美居”“特色宿集”,目前,黟县已形成宏村、西递、塔川等8大民宿集群,融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电子竞技、摄影写生、户外运动、研学康养等业态,打造黟县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使民宿成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微旅游”目的地。目前,全市各类民宿已发展至3200余家,全市民宿年接待超440万人次,综合效益达16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9个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标签: 民宿 黟县 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