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条始建于宋朝、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江南运河古道,你知道吗

旅游攻略 7 0

江南运河古道行

文:欧阳玉慧 摄影:应重庆

冬日的阳光有点灰蒙蒙的,站在樟木桥头,望着四条远去的河流,波光粼粼的,河岸落叶纷纷。东望双排殿的檐角在城市的楼宇间格外醒目,可惜的是河畔的绿荫古道已被两堵高墙隔断了。向南望去,关帝庙新铺的水泥路边,一座古桥成了名副其实的断桥了。向西望去,太阴庙夹在两条河之间,在郁郁葱葱的树藤里,充满了神秘色彩。樟木桥不愧为古道的汇聚中心,桥头的三官庙立柱上的两副对联为证:三源汇流鹤浦闸,四道通达樟木桥。谈几句各自就行程,坐片刻何须分宾主。因为古道很多堤岸被分割占据,无法直通,于是我们驱车来到了龙港下水门段。河畔有座古桥被完好地保留,在新建的绿荫里,反复述说着往事如烟。在寒冬里,还能看到零星的红杉树,倒映在水中,显得十分悦目。还有几处垂钓,让人体会到远离喧嚣的恬静。随后,我们沿河向南步行,在草丛中欣慰地找到了三百多米的石板路和一座路亭。路亭有些年纪了,布满青苔,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可能是清朝的包桥铺位置。几经改建成现在的样子。路亭分里外两条路,白天走里面的路,夜晚走外面的路。路亭东边有古桥,现已改建水泥桥。桥东是位于龙港平等片区徐家庄村的香林寺,始建于北宋1244年间,现在已建得金碧辉煌,十分气派。再往南几十步,河中有座长桥,现在基本上不走人了,在脑海里,努力回想曾经的记忆,莫名地平添几许沧桑感。再往南走二三百米,就是梧桥,桥头石栏杆上刻着梧桥始建于明洪武已酉年。桥头两边便是双榕,隔岸相望,枝杪连理,立在河畔,望尽人间沧桑。此时重逢,似曾相识,立即把记忆拉回到船航岁月。

(梧桥路亭)

(龙港高级中学)

立在梧桥头,让我想起一位梧桥乡贤。吴拱宸,字文星,一生清廉,刻苦自持。民国时期,主持县立第二小学(宜山)17年,培养了姜立夫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人士。他自云“诗书济世,桃李盈门”。晚年居家,热心公益,捐资修水闸、建村路。彩楼桥,最早是蔡氏居住,后来谐音彩楼桥。河畔有两棵大榕树,一棵立在新建的桥边,还有一棵立在蔡三侯王庙里,此树十分奇特,树根自然形成一道门洞,洞后面供着神像。据当地老农说,此树非人工种植,而是鸟衔来榕树种子,在老门台上长出榕树,日子久了榕树越来越大,榕树的根把老门台包裹进去,后来不得不重新修了庙门。蔡三侯是何方神仙呢?当地人也说不出一二。查古籍,说是民间信仰神。《瓯海轶闻》(孙衣言著)说,蔡大参不知何人,郡、邑《志》皆不载。又据有识人士说,蔡三侯可能是蔡氏始祖,蔡用元、行三。彩楼桥对岸就是宜山界。运河到了宜山,两岸突然间变得豁然开朗。宜山段的河水明显清澈许多。一座古桥被拆,绕了一圈,才到吴家库和后垟增运河畔。两岸绿荫已成,两旁的红杉林,在冬日里格外夺目。这次行程在远望古码头后面的球山中结束。突然间觉得乡愁原来是一首诗。借用龙港宋朝进士顾冈的诗表达一下心境。

晓云峰(南宋-顾冈)

一夜乾坤雨乍晴,归云无数宿苍屏。

白衣已晒青山晓,茅屋主人犹未醒。

曾经人来人往的古道,曾经舟船如梭的运河,如今被现代化了,显得十分冷清。人到暮年,叶落归根。一条古道,是归乡路,是乡愁路,一条河是乡愁河,是一代人的怀旧河。愿岁月老去,山河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