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敦煌,天气乍寒还暖。想到好久没有外出散心了,恰好今天天气晴朗,忽然想到应该去看看敦煌戈壁滩上的“大海”——哈拉诺尔湖。就约上几个好友,带着愉快的心情,向着目的地飞驰而去。
一路走过乡镇,经过敦煌工业园区,当汽车行驶在新开通的S240省道上时,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湛蓝的天空开阔明朗。路西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东边是多姿多彩的雅丹地貌错落有致,不知不觉,盐碱荒滩上一片水天相连、碧波荡漾、无边无际的蓝色水域出现在眼帘中,远望宛如“大海”,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哈拉诺尔湖。当汽车终于停在湖岸边后,我们惊呼,我们欢笑,不觉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
冬日的哈拉诺尔湖,宛如一幅宁静而绝美的画卷。
湖面并没有结冰,放眼远眺,水天相连,湖水清澈,宽广无边,犹如大海。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仿佛一块巨大的水晶。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排排高大的雅丹地貌和红柳沙包,在蓝天映衬下浮现在水平面上,若隐若现,如同海市蜃楼。
低头细看,湖水干净的纯净透明,水底的泥沙和石块一览无余。几株红柳顽强地在水中生长着,还有一群不知名的白色水鸟在远处自由地游弋,打破了这份宁静,给哈拉诺尔湖增添了许多生机。高远的天空中还有一只老鹰在自由地盘旋,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猎物。远处的北山山峦被白雪覆盖,与哈拉诺湖相映成趣,勾勒出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湖边盐碱地里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虽已枯黄,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为这片寂静的天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好一片辽阔的大漠戈壁风光。
哈拉诺尔湖的冬天是清冷的,却也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人一种深沉的静谧。我站在湖边,感受着阵阵的寒风,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宁静与安详。我昂首挺胸站在湖边,自有一番傲视苍穹、唯我独尊的气派!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纷扰,沉浸在这大自然的美妙之中。这里空气清新的让人陶醉,这里只有简单的水和天,这里只有天和地,这里只有大自然给予的自然,高天流云的明澈让人觉得内心极为舒适宁静!我不觉沉醉了!
冬日的哈拉诺尔湖,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用它的美丽和宁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长年生活在戈壁绿洲的西北人来说,能在戈壁看“大海”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回家后,我意犹未尽,打开电脑,搜索了关于哈拉诺尔湖的资料,才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
据史料记载,哈拉诺尔湖唐代时记载称“兴胡泊”,人称“哈拉淖尔”,也作“哈拉诺尔”“哈喇脑儿”、黑海子,源于蒙语。“哈拉”意为雄伟,“淖尔”意为海、海子,汉语意思是“黑海”或“黑色的海子”。
哈拉诺尔湖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30多公里处,由疏勒河和党河生态水下泄和汛期洪水下泄汇合后形成,面积70多平方公里,是敦煌历史上最大的湖泊。
从清朝雍正年间起,由于河西移民开发,疏勒河逐渐断流退缩,党河下泄水量锐减,哈拉诺尔湖水面开始萎缩。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相继建起昌马水库、双塔水库和党河水库后,哈拉诺尔湖彻底干涸。近六十年来,哈拉诺尔湖湖面裸露,广阔平坦,湖底布满大米粒一样的方解石,沦为石膏采矿场。人们能看到的始终只是一个盐碱荒滩和“沙湖”。不过,在2011年《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后,随着疏勒河双塔水库和党河水库下泄生态水量逐年增加,为哈拉诺尔湖提供了稳定的水源。2017年3月,干涸60年后的哈拉诺尔湖重现碧波。
相比哈拉诺尔湖鼎盛时的77平方公里,现在虽然只有24平方公里,但是水域面积保持相对稳定,这为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奠定了基础,也使敦煌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随着湖泊的恢复,周边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吸引了众多鸟类等生物在此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哈拉诺尔湖再次恢复生机,重现碧波,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与敦煌绿洲之间的广袤湿地,“桑田”变“沧海”。哈拉诺尔湖迎来了春天的曙光,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哈拉诺尔湖水面的形成,标志着敦煌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也为下一步玉门关、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逐步恢复和实现敦煌生态保护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祝愿哈拉诺尔湖早日恢复往日的雄姿,祝愿敦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