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4岁伊朗女孩,会8种语言,为挑战汉语来中国,结果不想走了

旅游资讯 7 0

我叫玛雅,24岁,是个来自伊朗的姑娘,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我还有一个超级棒的妹妹丽娜,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我们既是姐妹,又是同学,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我们来中国之前,都已掌握了7门语言。听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我们是奔着征服汉语的目标到中国来的。目前,我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汉语了。

初到中国,我饮食不习惯,生活不适应,天天都在哭,总想着回到伊朗,回到爸妈身边。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我已经喜欢上了中国,也爱上了中国的美食,尤其对饺子和火锅,情有独钟。

(我就是玛雅)

我出生在普普通通的伊朗家庭,爸妈都是上班族,他们赚钱很辛苦,但是,他们竭尽全力支持我和妹妹来中国读书,他们给了我和妹妹满满的爱护和关心。

记得小时候,爸妈对我和妹妹的学习就抓得很紧,尤其是对学习语言方面。每当夜深人静,我总是坐在书桌前,面对着那些陌生的字母和单词,不停地念,不停地背。

有时候,我也想着偷懒。这时,爸爸的话就回荡在我耳边:“玛雅,语言是你的翅膀,能让你飞得更高更远。”也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我度过了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我小时候是这样的)

从11岁起,我的生活便与各种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天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马拉松。我先后学习了7种语言,这是一段既艰辛又充满挑战的旅程。那些日子,如同细沙穿过指尖,既艰辛又充满了甜蜜。

每天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我便已悄然起身,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清晨4点的闹钟,是我与晨曦的第一声对话。在那个大多数孩子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刻,我已经悄悄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每天从4点到6点,是我完成学校作业的时间。灯光下,我埋头苦学,努力消化着课本上的知识,为接下来的一天做好准备。7点钟,当同龄人陆续踏上上学的路途时,我已经坐在了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地学习。

(我和妹妹丽娜)

但我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下午放学后,是我语言学习的黄金时间。我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语言书籍和词典,它们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波斯语,我的母语,如同血液般流淌在我体内,每一次发音都饱含深情;而英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这些语言,如同七彩的宝石,镶嵌在我的世界里,让我得以窥见不同文化的璀璨光芒。

我学语言的地方都特别远,每天都要乘坐公交或地铁,穿越大半个城市,前往那些语言课堂。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我独自一人,或者和妹妹一起,背着沉重的书包,行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寒风如刀割般刺骨,但我不能停下脚步,因为我知道,每一步都离我的梦想更近一点。

(眺望远山,心旷神怡)

语言课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等待我的还有一堆堆的作业。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语言的练习和巩固,以确保自己能够跟上进度。我每天都在11点之后才能睡觉。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整天都在各种语言班之间奔波。

除了语言学习,我还要挤出时间参加运动课和画画课,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些课程虽然让我更加忙碌,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和兴趣。然而,即便如此,我的时间也几乎被完全占满,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花与少女)

回首那段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分。那时的我,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我学会了坚持与毅力,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7种语言,这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更多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早起学习。那段艰辛的学习经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

高中毕业,我考进了伊朗最好的大学,德黑兰大学,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大学生活很开心,也很充实。

(秋日北京)

2018年,我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挑战自我的决心,踏上了前往中国留学的旅程。那时的我,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更多的是因为内心那份对探索世界最难语言——汉语的渴望。

毕竟,在18岁之前,我已经掌握7门语言,联合国官方语言中的六种语言,我还差俄语和汉语了。而汉语,号称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也就成了我下一个征服的目标。

初到中国,我几乎是个语言上的“盲人”,除了那句“你好”和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我几乎无法用汉语交流。这种前所未有的沟通障碍,加上文化差异的冲击,让我的留学生活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

(你猜猜这是哪里)

我是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经贸专业。尽管我已经掌握了7门语言,但一开始学汉语,难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记得刚开始上课时,汉语的发音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首首复杂的旋律,每一个声调都要细心揣摩和反复练习。我常常在课后独自留在教室里,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纠正自己的发音,直到舌头几乎要打结。

(别看我,看看这雕梁画栋的奇迹)

我觉得学习汉语,仿佛是翻越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尤其是声调,那四个微妙的升降变化,简直让我头疼不已。

比如,“妈(mā)”的阴平声温柔而平稳,而“麻(má)”的阳平声则需轻轻上扬,到了“马(mǎ)”的上声,就像是坐过山车般先降后升,最后是“骂(mà)”的去声,干脆利落地下滑。我常常在这四个声调间徘徊,一不小心就会混淆,让句子的意思大相径庭。

(中国,我来啦)

至于书写,那更是另一番挑战。汉字,这些方方正正的字符,每一个都像是一幅精致的画作,需要用心去描绘。

比如“山”字,看似简单三笔,但要写出它的挺拔与韵味,却需要无数次的练习。还有那些复杂的汉字,如“隆重”、“整理”、“耄耋”,它们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我常常在田字格里一笔一划地勾勒,却还是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不过,学了一段时间,慢慢地我觉得那些线条流畅、结构复杂的方块字,仿佛是一个个等待我去探索的迷宫。

于是,我耐心地一笔一划地练习,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逐渐构建出一个个完整的汉字。每当看到自己写出的字越来越像样,那份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红装映雪)

这些发音和书写的难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汉语学习的艰辛与不易。但我知道,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门美丽的语言,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

刚到中国的那段时间,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和不适应。每天夜晚,思念如同潮水般涌来,我想念家的温暖,想念父母的笑容,那种孤独感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就天天哭。那时候,我才18岁,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妈这么久。

同时,周围的环境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语言交流的不便、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饮食上的不习惯,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我穿上了马面裙)

在这些困难面前,我无数次想要放弃,想要逃离这个让我感到无助的地方,回到那个熟悉而温馨的家。但是,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父亲那鼓励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他的声音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穿透寒冷,照进我的心房,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我最不习惯的就是饮食,尤其是中国的早餐,跟伊朗完全不一样。

说来也奇怪,现在适应了之后,中国菜,那个曾经让我避之不及的“难题”,如今却成了我的最爱。从抗拒到接受,再到喜爱,这一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层林尽染)

我最爱吃的是饺子,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面皮与馅料之间那微妙而完美的邂逅,每一次的咬下都是一场味蕾的盛宴。

中国饺子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像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用它们独特的味道和口感,在你的舌尖上绘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饺子的蘸料,就像是那画龙点睛的一笔,为这道美食增添了无穷的风味和层次感。

中国的火锅,那热气腾腾的锅中,翻滚着的不仅是食材,更是满满的幸福与期待。今年五月,我的生日那天,我和妹妹兴冲冲地奔向那家传说中超赞的火锅店。一到门口,嘿,那队伍长得跟龙似的,绕了好几圈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俩找了个舒服的地儿坐下,加入了等候的队伍中,边聊天边享受店家准备的“小惊喜”——冰镇的果汁解渴,新鲜的水果解馋,还有那堆满一盘盘的小吃,让我们俩有点喜出望外。

更绝的是,店里还有人免费擦鞋,免费打印照片。突然,妹妹眼睛一亮,拉着我就往美甲区跑,说是要给我来个“生日特别版”的美甲,那认真的模样,简直像是要把我打造成今晚最亮的星。

(国庆节的北京街头)

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店员得知那天是我的生日时,不一会儿,一盘红艳艳的西瓜果盘就摆到了我面前,紧接着,一群店员围成一圈,给我唱起了生日歌。随着旋律响起,那份真诚和快乐像电流一样,瞬间击中了我的心。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家庭之中,被温暖和幸福紧紧包围。

而这一切,我们仅仅花费了130多块钱,就收获了一个如此难忘、如此特别的生日。回想起来,那天的每一刻都像是精心编排的剧本,充满了欢笑与感动。中国的火锅,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文化的体验。

我刚到中国时,家人都特别担心我的安全。可是,在这一点上,我倒是从来没有过顾虑,我来中国现在两年多了,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坏人。

(北京街头灯火辉煌)

有一次,为了打消家人的顾虑,我做了一个实验:我在咖啡馆学习,饿了想吃饭,就把电脑和书籍留在咖啡馆,自己去外面吃饭,回来后,我的东西原封不动。我告诉了妈妈这一情况,她才终于放心了。

可是,后来疫情爆发,学校变成了线上教学,我就回到了伊朗,直到2022年,在线上完成了本科学业。因为家人在土耳其,我一直在土耳其继续学习汉语。

2022年,我申请了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结果都没录取。我心不甘,哭了一场,复习一年,继续申请。结果,清华依然没戏,北大录取了,是北大的深圳研究学院。我异常兴奋,父母家人都很开心,我已经感觉自己是北大的学生了。

(我也来求个“平安福”)

可是,这个学校第一年是在英国牛津,第二年才在深圳,我需要先到英国使馆签证。但是,签证没有通过,理由可能就是因为我是伊朗人吧。我难过极了,可是无能为力。我和北大联系,想直接来中国读书,但是没有通过。

我沉浸在深深的失落与失望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又是哭得天昏地暗。好在我当时还申请了四川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这三个大学都通过了,都有奖学金。我最后选择了北京科技大学。

经过这一番折腾,中国的大学早已开学了,我才于2023年11月,正式坐在了北科大的教室里。

(风景如画,赏心悦目)

于是,在期盼了整整3年后,于2023年10月,我再次来到中国,成了北京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学习企业管理。

与2018年,我孤身一人到中国不一样,这次我是和妹妹同行的,她在清华大学读本科。因为有妹妹的陪伴,异国他乡的日子变得不再那么遥远和陌生。我们结伴学习,结伴旅行。

在北京科技大学,上课时,老师全中文的教学,一开始我感觉有点吃力。不过,老师和同学都很好,有问题我会及时请教他们,他们会放慢语速,耐心地给我解释。

(我在清华大学演讲)

我很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来挑战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去年,我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英语演讲比赛,我分享的主题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获得了第一名,也算圆了我的“清华梦”。

我选择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因为我深信中国人在管理领域,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成就。我希望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吸收并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来做一个企业家。

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善,大家都非常尊重我的宗教,我的文化。现在我已经能够流利地用汉语交流,也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的困难和挑战都化作了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加坚强和自信。

(你认识这是哪个民族的衣服吗)

如今,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已经累计度过了两年多的美好时光。我发现,中国与伊朗之间,虽说地理上很遥远,但其实有着心灵深处的紧密联系——那就是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在这里,我时常被那些温馨的家庭场景所触动:傍晚时分,一家人在夕阳下共享晚餐,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周末假日,父母带着孩子游玩,那份纯真的快乐仿佛能感染整个世界。

这样的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中国还是伊朗,家庭的力量都是那么强大而温暖,它如同一盏明灯,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也学会了“舍得”的智慧)

在中国生活的每一天,我都被它的便捷与高效深深吸引。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我踏上公交或地铁,穿梭在这座繁忙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而当目的地近在咫尺,共享单车便成了我的得力助手,轻松解决最后一百米的难题。

饿了?只需轻轻一点,外卖小哥便如闪电般将美食送至手中,那份速度与温度,让人心生暖意。更别提那琳琅满目的网上购物平台,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购物的乐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越来越爱这个充满智慧与便利的国家。

(你知道我拿的是什么吗)

旅行是我生命的调色盘,我已漫步过十余国风景。最让我心动的,是伊拉克的热烈与淳朴,那里的人民,笑容如同沙漠中的清泉,与我心中那份对中国的热爱不谋而合。

在中国,我也游览了很多地方,上海的霓虹、西安的古韵、贵州的山水……每一处都鲜活地跃动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深深沉醉于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

我还创建了一个在线平台,并集结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我们通过网络,向伊朗以及世界各地的朋友传授汉语的魅力。我亲自参与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员们轻松掌握汉语的精髓。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跨越国界的聚会,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在北京对外贸易大学)

如今,我意外地踏上了“网红”之路,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份突如其来的关注与喜爱,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传递文化、增进理解的信念。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我化身为一位文化的使者,手持麦克风,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好奇,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遇。

每一次的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我倾听他们对伊朗的初印象、好奇与误解,也耐心地分享着那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从波斯帝国的辉煌历史到现代伊朗的多元文化,从美味的波斯美食到独特的节日庆典,我用最真诚的语言,将伊朗的魅力一点一滴地传递给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我希望能做一位民间“大使”)

而在线上,我则化身为一位多语种的讲述者,发挥我的优势,用各种语言,搭建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我分享着在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繁华都市的霓虹闪烁到宁静乡村的炊烟袅袅,从传统节日的热闹非凡到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我用镜头捕捉中国的美,用文字描绘中国的疫情,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充满活力的中国。

这条路,对我而言,不仅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的旅行,更是一次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使命。我深知,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背后,都是对这份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姐妹情深)

作为一名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留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必要性。我时常梦想着,能在伊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与中国之间,亲手搭建起一座桥梁,让经济与文化的河流自由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土地。

在经济上,我希望能成为那座桥梁上的一块砖石,连接起中国先进的科技、制造业与中东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独特的市场需求。无论是通过组织商务论坛、推动跨境电商,还是协助双方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我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您注意到我和妹妹的不同了吗)

而在文化层面,我更渴望成为那个传递温暖与理解的使者。我想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艺术展览、电影放映等,让伊朗人民更加了解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让中国人感受到中东地区的独特风情。

作为一名伊朗姑娘,来到中国留学后,我的生活被五彩斑斓的文化和便捷的生活深深吸引。

若缘分降临,我希望能邂逅一位中国帅小伙,他应是有着浓郁书卷气的 “书呆子”,热爱学习,积极上进,正如我。那个“他”,你在哪里呢?

【口述:玛雅】

【撰文:陌上花开】

【编辑:乌溪雾】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标签: 语言 伊朗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