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邵志媛
2024年渐入尾声,随着冬季冰雪运动升温,元旦、春节等假期临近,各地消费市场也随之迎来旺季。发放文旅、餐饮等多品类消费券,启动消费季活动,出台促消费政策……近来,各地积极布局促消费活动,在优化供给的同时,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深挖消费潜力,打好年终“收官战”。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各地在当前时点推出的促消费举措将对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助力市场回暖。未来,进一步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各方不仅要创新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消费选择,还应加强市场监管,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券”力十足 激发消费新活力
为充分发挥体育促消费功能,激发冰雪运动产业市场活力,日前,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北京)暨第十一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暨2024—2025北京冰雪运动消费季启动,活动期间将发放不少于3万张冰雪消费券。
“周末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全明星滑冰俱乐部里有很多小朋友在冰场上驰骋,我家孩子特别羡慕,也去体验了一下,回家后一直念叨着还想再去玩。”家住北京朝阳区青年路的茹冰对记者说,“现场的工作人员一直提醒围观的人,通过‘北京健身汇’微信小程序可以领取滑冰消费券,下次来之前我也要先领券!”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消费热度,各地根据产业特色和居民消费需求推出了不同类型、多领域的消费券。比如,河南郑州12月1日发放了第一期1800万元文商消费券;广州宣布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政府餐饮消费券,分4个周期进行发放,第一轮已于12月4日发放;11月20日—12月31日,西安市雁塔区联合美团共计发放了价值400万元的2024年“雁塔美食购物节”政府消费券……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消费券的发放有助于加速消费市场回暖,增强市场信心,还能引导消费者向特定领域倾斜,如餐饮、文旅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以往领取使用情况来看,消费券对消费市场向好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以浦东新区政府通过美团平台逐周发放“乐享浦东”餐饮消费券为例,数据显示,在“乐享浦东”消费券带动下,11月浦东新区餐饮堂食消费额环比增长19.8%,日均堂食消费者数量环比增长10.8%。
据了解,消费券发放当天,消费者线上搜索浦东新区餐饮商户的频次显著增多。数据显示,第1次发券日(11月8日)的商户搜索量比前一周同期(11月1日)增长75%,第2次(11月15日)、第3次发券日(11月22日)的商户搜索量比11月1日分别增长203%、181.3%。
对于近期各地密集发放消费券这一举措,朱克力分析,与以往相比有多方面不同,将刺激更多消费需求——首先,发放规模更大,如广州将陆续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显示出政府刺激消费的决心和力度。其次,覆盖范围更广,涵盖餐饮、冰雪运动、家电、家居等多个领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此外,消费券的发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既有线上领取、线下核销的电子消费券,也有与具体消费场景紧密结合的定向消费券。近期,消费券更加注重与以旧换新政策相结合,通过叠加优惠,进一步放大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推动绿色消费和产业升级。
挖潜拓新 持续燃动消费热情
今年以来,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消费市场欣欣向荣,助力经济回升向好。数据显示,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前9个月回升0.2个百分点。10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加快释放,消费市场增速明显加快,当月社零额4.5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9月加快1.6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为进一步发力促消费,近期多地在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如上海市商务委等12部门印发了《本市关于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作用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信贷供给内容拓展年轻消费场景;深圳市印发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基于当地市民消费特点,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和绿色电力等领域的发展。
“上述各地推出的系列政策,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同时,政策的出台也传递出政府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决心和信心,将提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上述政策还有力促进了消费转型和升级。例如,绿色消费政策聚焦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绿色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王鹏补充道。
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促消费方面,王鹏建议,未来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创新创业等。创新消费模式,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引导绿色消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绿色消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此外,还应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