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里的手艺人
沧桑的街巷、斑驳的石墙给人历史的纵深感,但是推门进去,建筑内是温情的存在。
踏进“家庆根艺”店铺,一眼望进去,狭长的店面两侧摆满大小不一,形状奇特的根雕,只留下窄窄的过道供人穿行。店主姓罗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这间店面即是他的祖屋。“我从粮食局退休后,喜欢到农村、集市上去收购各种木根,回来后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根雕创造。”
“你看这根龙头拐杖,造型独特,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再看这个烟斗,是不是和惯常见到的不一样?”店主见我们到访,将自己满意的作品一件件拿起来介绍。说着还打开抖音,展示他平时的工作状态。“朋友们看着好,就拿去了,不谈钱。”当我问起生意怎么样,店主笑着告诉我。
“赵家的谷子,孙家的银子,谭家的汉子,饶家的才子”。这是贞丰古城中流传的关于当地豪门望族的一句顺口溜。
谭家大院。
位于马草巷的谭家大院是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百年民居建筑。整个民居兼具北派四合院格局、南派阁楼式结构,又充满江淮建筑风情,既质朴雅致、又秀美灵动。进门院落处摆放的一口半圆形石缸十分吸睛。缸上布满绿苔,并雕刻有一幅精致的图案,从左到右展示了三组人物,分别是靠在树下看书的人,肩上扛着锄头戴着斗笠的农人,以及在树下抚琴的人。凹凸有致的雕刻手法,让人物脸上的神情都能分辨出来。只此一件古物,就能窥见谭式家族曾经的显赫。
谭家大院一景。
“我们刚来时,这里的地面凹凸不平,都支不起一张桌子。”在罗建华夫妇的打理下,如今的谭家大院成为品茗听琴的好去处。女主人桂琳告诉我,很多人选择在古城开民宿,但她选择了心中跟古城意境更匹配的茶馆、琴行生意。桂琳期待,以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载体,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古城之所以古,是因为它总有一些承载时光的故事等待我们追寻。在一条小巷里有一家充满年代感的理发店。透过朝向巷子敞开的木窗,就可以将这个简朴的理发馆一览无余。店内陈设还是旧时模样,一个老式剪发椅子,一面镜子,仿佛停留在老一辈的光景里。
而理发馆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门口或挂或立的两个招牌。一块红纸黑字,上书“代写香火对联”;一块白底黑字,上书“代写家谱 该姓始祖根源 谱序 祖训 家规”。
怀着好奇心,我走进屋,夸赞道“您的字写的真工整,是在哪里学习的?”老人笑笑,“哪有专门学,就是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答话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
理发椅侧面的墙上挂着五六本家谱。纸的边缘已经泛黄卷起。我轻轻地拿起一本翻阅,其中一本名为“亲记”,落款是公元2011年仲秋月录。
“现在来写的人少了,一年碰不上两三个。以前,农村来找写的人多。”老人的妻子告诉我。他们张罗这间小店,是想自给自足,“儿女们还要还房贷呢。”
古城的意蕴就藏在这一间间的小店里,藏在一个个人间百态的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