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蒙古国,探寻最后的猎鹰部落

旅游资讯 5 0

2023年9月,在时隔多年后,我再次走出国门,前往向往已久的蒙古国。我联系了资深玩家,策划了一条在蒙古国西部拍摄的线路,这条线路不但囊括了阿尔泰山脉一带的壮美风光,同时还能参加乌列盖一年一度的猎鹰节。此外,我们还将深入草原拜访哈萨克族猎鹰人,近距离了解和拍摄他们的原生态生活方式……

01从乌兰巴托到乌列盖

出发前,我在网上找到了英国摄影师约翰·亚历山大和一些其他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及文字专访,提前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习俗,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拍摄。这次我携带了两部佳能机身,配备了16-35mm、70-200mm、35mm定焦及一只50/1.4蔡司定焦手动镜头,同行喜欢拍摄动物的队友,则多带了4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另外我还带有大疆御三PRO无人机,蒙古国苍茫辽阔的景色非常适合航拍。

从首都乌兰巴托到乌列盖的航班较少,而且在乌列盖猎鹰节期间,提前大半年也买不到前往此地的航班,所以我们选择乘坐越野车从乌兰巴托前往乌列盖,行程1600多公里,边走边拍。蒙古国地广人稀,乌兰巴托作为首都,人口大约150万,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市区的街道十分狭窄,每天塞车严重,两旁的建筑也并不算高。远处山坡上,如蜂巢般密密麻麻的蒙古包和木板房向下倾泻着,整个乌兰巴托奇妙地交融着游牧与城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从市区出来后,公路两边很快就变成了大片草原和牧场。

蒙古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其余都是路况不太好的国道,一路上车辆不多,人烟稀少。秋日的草原一片金黄,公路上时有牛羊马群穿越。远处草原的湿地里,水鸟成群,一群白色天鹅遨游其间,岸上草丛中三五牛羊点缀其中,景色如画。深秋草原的天气说变就变,中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已乌云翻滚,天空竟然飘起了小雪,朔风凌冽,《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景色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晚上,我们到达了戈壁阿尔泰省的首府阿尔泰,它位于蒙古国西部,处在阿尔泰山脉东部,如同蒙古国大部分首府城市一样,这里也只有简单的几条街道。日出时分,登高远眺,四周密密麻麻的彩色木屋和蒙古包被朝阳染成了红色,远处是连绵的雪山,薄雾和炊烟萦绕在木屋间,时间在这里仿若停止了前行。

蒙古国西部是距离首都乌兰巴托最偏远的地区,占地19万平方公里,仅有30多万人口。因此,这里的自然景观原始壮阔,几乎没有受到现代开发的影响,曾有媒体就对其这样描述:原始、粗犷、偏僻,是健行与登山者的天堂。

车辆一路前行,沿途的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慢慢地开始出现广袤的戈壁,高大的骆驼也逐渐增多。在翻过一座积雪遍布的山脉后,我们终于在日落时到达了目的地——巴彦乌列盖省的首府乌列盖市。巴彦乌列盖省位于阿尔泰山脉海拔最高处,是中、蒙、俄三国交界的边陲之地,因为地理环境特殊,这里也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地。整个地区还遍布无数的考古遗址,包括上万年前的洞穴、岩画与人类遗骸。

乌列盖的城中只有一些低矮的楼房,周边是大面积的木屋和蒙古包,但因其坐落在雪山之中,并不缺少绮丽的风光。这里很适合在日出和日落时用无人机航拍,镜头之中,远处的雪峰在日照金山下熠熠生辉,从雪峰中流淌出来的河流,拖曳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金色。

阿尔泰塔万博格多国家公园

阿尔泰塔万博格多是位于巴彦乌列盖省境内的一座国家公园,总占地面积约6362平方公里。公园的主体是一座名为塔万博格多的山岭,属于阿尔泰山脉的一部分,公园的名字由此而来。

想要进入国家公园,需要经过一条被车压出来的、坑坑洼洼的泥路,路上布满石头与坑洞,越往深处,积雪越厚,越野车一路翻山涉水而入,同行的车辆还一度陷入沼泽。

众所周知,阿尔泰山脉拥有从荒漠草原到冰雪带的完整山地垂直自然景观,以及数量众多的湿地、河流和湖泊。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理区位,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被认为是山神化身的雪豹,主要栖息地就在这座国家公园里。雪豹行踪向来诡谲难测,我们并未见到它们,但却有幸看见了别的“高山精灵”——阿尔泰盘羊。我们与阿尔泰盘羊相遇时,它们正在远处积雪的山坡上埋头吃草。盘羊最引人注目的是雄性头上那对粗大的弯角,弯角呈螺旋状,可以生长到1米以上,是雄性盘羊生存的武器。阿尔泰盘羊非常适应生活在低温和食物供应稀缺的高海拔环境下,它们可以攀爬崖壁,在山崖之上健步如飞。

除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阿尔泰塔万博格多国家公园的景色也壮丽无比。雪山、湖泊、瀑布、冰川……所有极致的美景在这里一一上演,让人震撼。夜晚,可以在冰川旁边的山坡上扎营,置身浩瀚的天地间,头顶漫天的星辰,不禁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自我的渺小。

最后的猎鹰部落

阿尔泰山脉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蒙古的戈壁沙漠,这是地球上环境最荒凉和恶劣的地带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捕猎技巧,那就是驯服“空中霸主”金雕来替他们捕获生活所需的食物与皮毛,以度过凛冽的寒冬。

金雕是体型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通常,哈萨克族所驯的金雕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鹰巢中取出来的雏鹰;一种是成年后被抓住的大鹰。在鹰妈妈孵化雏鹰的时候,哈萨克族人会在山间峭壁寻找它们的巢穴,等到鹰妈妈出去觅食时,他们便用粗绳索把体重较轻的男孩从山顶吊到半山的鹰穴处,取走其中一只最为安静的雏鹰。

一窝雏鹰只能取走一只,且通常为雌性。据说,这是因为雌鹰除了拥有较大的体型外,狩猎时的攻击性也比雄鹰更强。被带回的雏鹰需要像婴儿一样被格外细致地照顾,经过一年成长后,捕猎的训练才正式开始,从小与人类相伴的雏鹰,训练的过程会相对容易一些。

而训练一只成年金雕通常需要3~4年的时间,整个过程只能由主人亲自完成,以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信任。完成训练的金雕被视为家庭的成员,受到家族的珍惜与保护。之后,金雕和猎人的关系会持续六到八年。最后,金雕将被释放回到大自然。

在哈萨克族的传统里,驯鹰这项技艺已经传承上千年,并且向来是父子相传,没有例外。直到2014年,13岁的女孩艾肖尔潘打破了这一传统,在父亲的支持和帮助下,她不但成为一名驯鹰师,并且在当年的猎鹰节一战成名,一举打破了比赛纪录获得冠军。两年后,她成为《女猎鹰人》这部纪录片的主角。后来,她收到了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家庭开始教他们的女儿驯鹰。

和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古老文化一样,传承千年的猎鹰文化也在逐渐消失。目前,全球仅剩数百位猎鹰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脉周围。为了宣传和保护这项传统文化,每年的9月底至10月初,在乌列盖都会举行盛大的猎鹰节,届时,周边地区数十位驯鹰手都会带着他们心爱的金雕前往参赛。

比赛时,猎人的同伴会先在赛场旁的小山头上将金雕放飞,金雕以每小时300多公里的速度直冲云霄,猎人则在赛场策马奔驰,马后拖着一只野兔,猎人会用特有的召唤声指挥金雕前来捕食猎物,最快捕捉到猎物的金雕,就能赢得比赛。这也是一场猎人与金雕之间默契度高低的较量。

在赛场,我惊喜地看到一位英姿飒爽的哈萨克族女孩,她与她的金雕完美地完成了比赛,获得冠军。我不禁感慨,艾肖尔潘用她的方式影响并激励了部落的年轻女性。

我们分散在会场周边,用广角和长焦镜头不断捕捉猎手们的英姿。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一只只霸气逼人的金雕。比赛之余,游客可以付费让金雕站在自己的手臂上拍照,当高大威猛的金雕站在我的手臂上时,我差点被它的重量压倒,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那位身材娇小的哈萨克族女孩的不易。

节日期间,还会举行其他的传统活动,如叼羊、射箭、姑娘追和抓取硬币等。除了当地人,还有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赛场,这让平时冷寂的阿尔泰山脚下变得热闹喧嚣起来。

作者简介

水冬青

美国摄影学会精英讲师团成员,擅长风光和人文摄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10-2018年POCO实力风光摄影师之一,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作品曾获多项国内外赛事大奖,已出《光影随行—水冬青的旅行摄影攻略》一书,文字和摄影作品常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及各大网站,与各大公司有着教学培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