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敦煌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兴市、商旅活市战略,突出文化赋能,让旅游景点的“火爆”和文化传承的“活力”来一场双向奔赴的邂逅。
找准“小”元素 让文化“活”起来
“敦煌市的各条路面上的砖块许多都是各式各样的莲花砖和藻井图案,我们被精美图案吸引住目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敦煌浓厚的文化底蕴。”重庆游客陈霖说。
敦煌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持续挖掘敦煌文化元素、城市历史印迹,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立面改造、特色艺术品安装、街头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标识牌匾设计等城市建设细节入手,展现敦煌文化魅力,建设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以汉唐风格为主题,按照“一路一灯、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原则,先后实施了城市五条大街建筑风貌改造,分批次对城区主要街道300余栋临街建筑进行改造,形成了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设计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等五大类特色路灯,形成了城市特色夜景风貌。选择敦煌石窟壁画中莲花砖、藻井图案90余种、古币图案400余种,雕刻城市文化砖4500余块,改造完成了鸣山路、阳关路等20余条、30余公里城区人行道,形成了城市特色文化长廊,增加了城市文化感染力。
找准“土”元素 让文化“潮”起来
走进敦煌市莫高镇“敦煌宿”红旗3号院,院落宽敞明亮,客厅装饰简洁美观,客房干净整洁,整体装饰风格融合了敦煌文化元素,既有文化韵味又不失现代乡村气息,让游客体验悠闲与宁静的乡村生活。
“民宿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在这里我还结识了新朋友,大家一起分享旅行经历,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来自河南的游客赵先生说。同时,“敦煌宿”还推出了风味土鸡、胡杨焖饼等风味独特的乡土饭菜。“品乡味、住乡房、感乡情”的体验方式,受到游客们追捧。
“敦煌宿”品牌通过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村现有闲置院落,引导动员群众对自有院落进行轻量化投资改造,将传统民居与敦煌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文化体验之旅,赢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该品牌目前已上线运营54家,丰富了文旅消费场景,为实现农村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找准“爆”元素 让文化“火”起来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鸣沙山上,月牙泉畔,巨幅五星红旗在鸣沙山上冉冉升起,一场“大西北独有的浪漫”——万人星空演唱会,在这片沙泉奇观的天地间缓缓拉开序幕。去年以来,融合敦煌艺术特色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万人星空演唱会火爆出圈,网络传播量超过100亿,在互联网中掀起“敦煌风”,以敦煌文化彰显中国文明形象。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源及年龄分层,精准定位受众群体,打造出了一系列火爆的IP。从“挖手机的派出所”到沙漠骆驼红绿灯,再到飞天旅拍和万人星空演唱会,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创意和惊喜,让游客流连忘返。其中,“挖手机的派出所”等被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在抖音平台播放量高达1亿次,成为敦煌旅游的引流利器。同时,敦煌市充分挖掘敦煌历史文化元素,培育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沙州楼、上元市集等强文化符号IP,开发千余款文创产品走进市场,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找准“学”元素 让文化“传”起来
11月5日,来敦煌开展研学活动的170名北京研学学子,走进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近距离欣赏壁画彩塑,感受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之前我是在网络上经常刷到莫高窟,但是我从来是没有来过,所以这次来了,也见识到了莫高窟真正的样子,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学生方略说到。
敦煌市深入开展“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在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敦煌文化纳入校本课程、融入各科教学,编印《我家在敦煌》《敦煌剪纸》等校本教材20余本,编排推广敦煌舞课间操,扎实开展敦煌剪纸、泥板画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同时,依托丰富的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文化研学旅游,培育开发5条精品研学路线,建成了莫高学堂、莫高里工匠村等16个研学基地,推出了壁画临摹、汉简学堂、彩塑制作、地质科普等30余套独具敦煌特色的研学产品,让游客和学生在参观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敦煌市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阳关、玉门关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敦煌研究院被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张琪)